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腹板耗能自复位钢结构节点的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第2章 腹板耗能梁柱节点的构造和滞回曲线理论第16-24页
    2.1 概述第16页
    2.2 节点具体结构形式第16-19页
        2.2.1 能量耗散装置第16-18页
        2.2.2 楼板层第18页
        2.2.3 支撑第18-19页
    2.3 腹板耗能自复位梁柱节点滞回曲线模型第19-23页
        2.3.1 滞回曲线概述第19-20页
        2.3.2 不同条件下滞回曲线的基本形态第20-21页
        2.3.3 腹板耗能型梁柱自复位节点滞回曲线模型第21-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数值模拟试验理论基础第24-34页
    3.1 概述第24-25页
    3.2 数值模拟试验基本假定第25页
    3.3 材料单元属性第25-26页
    3.4 非线性问题第26-32页
        3.4.1 几何非线性第26-29页
        3.4.2 材料非线性第29-31页
        3.4.3 边界非线性第31-32页
    3.5 结构单元刚度矩阵第32页
    3.6 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第32-33页
    3.7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腹板耗能自复位钢结构节点有限元分析第34-65页
    4.1 引言第34页
    4.2 ANSYS有限元软件概述第34页
    4.3 腹板耗能自复位钢结构节点单调加载有限元分析第34-52页
        4.3.1 单元选取第35-37页
        4.3.2 有限元模型的几何尺寸与材料参数第37-40页
        4.3.3 建模过程第40-52页
    4.4 腹板耗能自复位梁柱节点低周循环加载结果分析第52-64页
        4.4.1 模拟的意义第52页
        4.4.2 试件尺寸第52-55页
        4.4.3 低周循环荷载加载方式和破坏准则第55-56页
        4.4.4 腹板耗能自复位节点循环荷载下的力学性能第56-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腹板耗能型梁柱自复位节点设计方法第65-74页
    5.1 抗震设计对自复位节点的要求第65-66页
    5.2 腹板耗能型梁柱自复位节点各部分承载能力第66-70页
        5.2.1 梁端轴力、剪力与弯矩的表达式第66-67页
        5.2.2 螺栓孔第67页
        5.2.3 预应力钢绞线设计第67-68页
        5.2.4 梁端设计弯矩第68页
        5.2.5 梁轴力所造成的影响第68-69页
        5.2.6 梁端截面的塑性发展第69页
        5.2.7 腹板耗能自复位梁柱节点的“后期刚度”第69页
        5.2.8 腹板耗能型梁柱自复位节点的设计过程第69-70页
    5.3 腹板耗能型梁柱自复位节点设计实例第70-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结论第74页
    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作者简介第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倍子与升麻配伍预防根面龋的动物实验研究及其对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单孔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学习曲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