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根面龋的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1.1.1 根面龋的微生物学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1.2 根面龋的病因学与组织病理学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1.3 根面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2 内毒素LPS与根面龋 | 第18-23页 |
1.2.1 LPS化学组成与生物学特性 | 第18-19页 |
1.2.2 LPS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根面龋中的作用 | 第19-21页 |
1.2.3 CD14在LPS诱导根面龋中的作用 | 第21页 |
1.2.4 TLR4在LPS诱导根面龋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1.2.5 中药抗LPS的研究概况 | 第22-23页 |
1.3 常用抗根面龋药物 | 第23-26页 |
1.3.1 氟化物及其衍生制品 | 第23-24页 |
1.3.2 抗生素 | 第24页 |
1.3.3 饱和硝酸钾溶液 | 第24-25页 |
1.3.4 镧制剂 | 第25页 |
1.3.5 免疫制剂 | 第25-26页 |
1.3.6 天然药物防龋 | 第26页 |
1.4 中药五倍子研究概况 | 第26-29页 |
1.4.1 五倍子的主要活性成分 | 第27页 |
1.4.2 五倍子的主要药理作用 | 第27-28页 |
1.4.3 五倍子防龋的研究 | 第28-29页 |
1.5 中药升麻研究概况 | 第29-32页 |
1.5.1 升麻的主要活性成分 | 第29页 |
1.5.2 升麻的主要药理作用 | 第29-30页 |
1.5.3 升麻防龋的研究 | 第30-32页 |
第二章 五倍子及升麻活性成分抗根面龋的动物实验研究 | 第32-51页 |
2.1 五倍子及升麻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 | 第32-35页 |
2.1.1 材料和试剂 | 第32页 |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2-33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2.1.4 实验结果 | 第34-35页 |
2.2 根面龋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35-41页 |
2.2.1 材料和试剂 | 第35页 |
2.2.2 设备和仪器 | 第35页 |
2.2.3 实验动物 | 第35-36页 |
2.2.4 制备菌液 | 第36页 |
2.2.5 抗生素水制备 | 第36页 |
2.2.6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2.2.7 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2.2.7.1 接种细菌鉴定 | 第37-38页 |
2.2.7.2 细菌计数 | 第38-39页 |
2.2.7.3根面龋大鼠牙齿的形态变化 | 第39-40页 |
2.2.8 讨论 | 第40-41页 |
2.3 五倍子及升麻抑制根面龋进展实验研究 | 第41-51页 |
2.3.1 材料和试剂 | 第41页 |
2.3.2 设备和仪器 | 第41-42页 |
2.3.3 药液配制 | 第42-43页 |
2.3.4 实验分组 | 第43页 |
2.3.5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2.3.6 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2.3.7 讨论 | 第48-51页 |
第三章 五倍子与升麻活性成分对根面龋大鼠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51-63页 |
3.1 五倍子与升麻活性成分对根面龋大鼠牙髓中TNF-α含量的影响 | 第51-57页 |
3.1.1 材料和试剂 | 第51页 |
3.1.2 设备和仪器 | 第51-52页 |
3.1.3 匀浆介质的配制 | 第52页 |
3.1.4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3.1.5 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3.1.6 讨论 | 第55-57页 |
3.2 五倍子与升麻活性成分对根面龋大鼠牙髓中IL-8含量的影响 | 第57-63页 |
3.2.1 材料和试剂 | 第57页 |
3.2.2 设备和仪器 | 第57-58页 |
3.2.3 匀浆介质的配制 | 第58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3.2.5 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3.2.6 讨论 | 第61-63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