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草原聚落空间特征研究--以新巴尔虎左旗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范围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范围 | 第11-12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4.1 聚落 | 第12页 |
1.4.2 草原聚落 | 第12-13页 |
1.4.3 聚落空间 | 第13-14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案例 | 第15-29页 |
2.1 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8页 |
2.1.1 人居环境理论 | 第15页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2.1.3 空间形态理论 | 第16页 |
2.1.4 城市空间理论 | 第16-17页 |
2.1.5 符号空间理论 | 第17-18页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2.3 经典案例分析 | 第22-28页 |
2.3.1 桂北少数民族聚落空间 | 第22-25页 |
2.3.2 陕北“原生态”聚落空间 | 第25-28页 |
2.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呼伦贝尔草原聚落空间演变 | 第29-47页 |
3.1 呼伦贝尔草原聚落空间演变历程 | 第29-37页 |
3.1.1 游牧时期聚落空间形态 | 第29-32页 |
3.1.2 半定居时期聚落空间形态 | 第32-34页 |
3.1.3 定居时期聚落空间形态 | 第34-37页 |
3.2 呼伦贝尔草原聚落空间演变影响因素 | 第37-42页 |
3.2.1 自然生态因素 | 第37-39页 |
3.2.2 社会文化因素 | 第39-41页 |
3.2.3 政治经济因素 | 第41-42页 |
3.3 呼伦贝尔草原聚落空间演变意义 | 第42-45页 |
3.3.1 完善草原人居环境 | 第42-44页 |
3.3.2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 第44-45页 |
3.3.3 促进生产力发展 | 第45页 |
3.4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呼伦贝尔草原聚落空间现状 | 第47-79页 |
4.1 呼伦贝草原聚落空间调研案例择取 | 第47-48页 |
4.2 呼伦贝尔草原聚落空间生长环境 | 第48-52页 |
4.2.1 区位交通条件 | 第48-49页 |
4.2.2 自然生态条件 | 第49-50页 |
4.2.3 社会文化条件 | 第50-51页 |
4.2.4 政治经济条件 | 第51-52页 |
4.2.5 人居环境特征 | 第52页 |
4.3 呼伦贝尔草原聚落空间布局 | 第52-56页 |
4.3.1 空间布局概况 | 第53-54页 |
4.3.2 空间布局特征 | 第54-56页 |
4.4 典型草原聚落空间调查 | 第56-78页 |
4.4.1 中心镇聚落空间 | 第56-61页 |
4.4.2 苏木聚落空间 | 第61-67页 |
4.4.3 嘎查聚落空间 | 第67-78页 |
4.5 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呼伦贝尔草原聚落空间特征与发展 | 第79-109页 |
5.1 草原聚落空间选址特征 | 第79-80页 |
5.2 草原聚落空间布局特征 | 第80-82页 |
5.2.1 空间联系特征 | 第80-81页 |
5.2.2 社会联系特征 | 第81-82页 |
5.3 草原聚落空间形态特征 | 第82-88页 |
5.3.1 离散分布型聚落 | 第83-84页 |
5.3.2 块状集聚聚落 | 第84-85页 |
5.3.3 带状延伸型聚落 | 第85-87页 |
5.3.4 轴线集中型聚落 | 第87页 |
5.3.5 网络集聚型聚落 | 第87-88页 |
5.4 草原聚落院落空间特征 | 第88-90页 |
5.4.1 内向型院落 | 第88-89页 |
5.4.2 开敞型院落 | 第89-90页 |
5.5 草原聚落公共空间特征 | 第90-93页 |
5.5.1 节点空间 | 第90-91页 |
5.5.2 线形空间 | 第91页 |
5.5.3 面状空间 | 第91-93页 |
5.6 草原聚落符号空间特征 | 第93-99页 |
5.7 草原聚落空间发展 | 第99-106页 |
5.7.1 草原聚落布局的发展 | 第99-101页 |
5.7.2 草原聚落空间的发展 | 第101-104页 |
5.7.3 草原聚落建筑的发展 | 第104-106页 |
5.8 小结 | 第106-109页 |
结语 | 第109-111页 |
1. 主要结论 | 第109-110页 |
2.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10页 |
3. 发展展望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图表目录 | 第115-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附录 | 第124-12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26-127页 |
个人简历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