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跨域水污染治理中的府际合作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8页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2. 研究意义第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 文献研究法第15-16页
        2. 比较分析法第16页
        3. 历史研究法第16页
    (四) 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1. 创新第16页
        2. 不足第16-18页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概述第18-21页
    (一) 相关概念第18-19页
        1. 跨域治理第18-19页
        2. 府际关系第19页
    (二) 理论基础第19-21页
        1. 公地悲剧理论第19-20页
        2. 博弈论第20-21页
二、黄河跨域水污染治理中府际合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21-27页
    (一) 黄河跨域水污染治理中府际合作现状第21-25页
        1. 黄河跨域水污染缘起及概况第21-22页
        2. 黄河跨域水污染合作治理状况第22-23页
        3. 黄河跨域水污染治理的绩效第23-25页
    (二) 黄河跨域水污染治理中府际合作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1. 部门利益往往成为各涉水机构的利益出发点第25页
        2. 多龙治水现象频发第25-26页
        3. 碎片化的府际合作第26页
        4. 上下游对水资源保护和生态补偿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第26-27页
三、黄河跨域水污染治理中府际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7-32页
    (一) 地方保护主义存在致使合作意识淡薄第27-28页
        1. 地方保护主义割裂各行政区之间的联系第27页
        2.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致使府际合作难推进第27-28页
    (二) 跨域合作的组织化程度低第28-29页
        1. 我国政府间的跨域合作是一种非正式非制度化的合作模式第28页
        2. 府际合作组织松散导致缺乏权威性第28页
        3. 缺乏权威的政府协调机构第28-29页
    (三) 有效的合作协调机制尚未建立第29-30页
        1. 缺乏信息沟通机制第29页
        2. 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第29-30页
    (四) 体制不完善、不健全第30-31页
        1. 落后的流域管理体制是制约流域良性发展的最大障碍第30页
        2. 狭隘的政绩考核体制第30-31页
    (五) 缺乏相关法律与制度保障第31-32页
        1. 实质性内容缺少法律规范第31页
        2. 责任认定方面空白第31页
        3. 地方政府注重走上级路线而忽视府际间的合作第31-32页
四、可资借鉴的国外跨域水污染治理中府际合作的经验及其启示第32-35页
    (一) 美国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安排第32-33页
        1. 完善的流域水污染控制法律体系第32页
        2. 健全的流域管理机构第32-33页
        3. 实施多主体参与机制第33页
    (二) 英国流域综合治理经验第33-34页
        1. 针对性立法第33-34页
        2. 成立专门机构第34页
    (三) 对我国的启示第34-35页
        1. 成立专门的流域管理机构进行协调管理和指挥调度第34页
        2.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第34页
        3. 实现多主体参与第34-35页
五、进一步推进黄河跨域水污染治理中府际合作的对策与建议第35-41页
    (一) 通过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合作共识第35-36页
        1. 培育合作共赢理念第35-36页
        2. 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第36页
        3. 拓展交流渠道以保证合作有效开展第36页
    (二) 创新组织形式第36-37页
        1. 建立权威的流域协调机构第36-37页
        2. 形成合理的流域治理权力结构第37页
    (三) 深化与完善府际合作运行机制第37-39页
        1. 环境联合监测机制第37-38页
        2. 运用互联网+搭建流域信息互通机制第38页
        3. 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第38页
        4. 构建区域协调机制第38-39页
    (四) 创新府际合作体制第39页
        1. 建立统一管理、垂直领导的流域管理体制第39页
        2. 通过建立科学绩效评估体系淡化地方政府的经济人属性第39页
    (五) 完善跨域水污染治理中府际合作的法治环境第39-41页
        1. 完善跨流域治理的法律体系第40页
        2. 依法规范黄河跨域水污染治理中的府际合作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致谢第46-4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ED教育类演讲的语篇衔接分析
下一篇:《人民日报海外版》中日关系报道研究(2004-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