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序论 | 第6-8页 | 
| 本论 | 第8-27页 | 
| 一、削弱通知解除制度弊端的历程 | 第8-16页 | 
| (一)通知解除制度存在的弊端 | 第8-9页 | 
| (二)《合同法司法解释 (二)》第二十四条削弱弊端的思路 | 第9-10页 | 
| (三)形式审查下机会解约问题的出现 | 第10-13页 | 
| (四)实质审查导致削弱弊端的目的不能实现 | 第13-14页 | 
| (五)小结 | 第14-16页 | 
| 二、错误理解和适用通知解除制度导致弊端扩大的三项主要原因 | 第16-23页 | 
| (一)错误否定了通知方直接提起诉讼的权利 | 第16-18页 | 
| (二)错误认识了异议权的性质及行使方式 | 第18-20页 | 
| (三)错误认定了合同解除的时间点 | 第20-22页 | 
| (四)小结 | 第22-23页 | 
| 三、规定异议期及逾期后果的必要性论证及削弱弊端思路的转变 | 第23-27页 | 
| (一)规定异议期及逾期后果的必要性论证 | 第23-24页 | 
| (二)削弱通知解除制度弊端的思路的转变 | 第24-25页 | 
| (三)小结 | 第25-27页 | 
| 结论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 致谢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