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高熵合金的提出 | 第10页 |
1.2 高熵合金的研究近况及发展 | 第10-14页 |
1.3 高熵合金的特点 | 第14-19页 |
1.3.1 高熵效应 | 第15-16页 |
1.3.2 晶格畸变效应 | 第16-17页 |
1.3.3 迟滞扩散效应 | 第17-18页 |
1.3.4 “鸡尾酒”效应 | 第18-19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4.1 高熵固溶体合金相组成判据的研究 | 第19-20页 |
1.4.2 高熵合金NiCrFeCuAl_x和CoCrFeCuAl_x的研究 | 第20页 |
1.4.3 高熵合金CoCrFeNiAl_(0.86)和CoCrFeNiAl的研究 | 第20-21页 |
2 样品的制备和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1 样品的制备方法 | 第21-22页 |
2.2 实验样品 | 第22-23页 |
2.3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2.3.1 XRD分析实验 | 第23页 |
2.3.2 OM分析实验 | 第23-24页 |
2.3.3 扫描电镜(SEM)分析实验 | 第24页 |
2.3.4 透射电镜(TEM)分析实验 | 第24页 |
2.3.5 力学性能分析实验 | 第24-25页 |
3 高熵固溶体合金相组成判据的研究 | 第25-34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理论分析与讨论 | 第25-29页 |
3.3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29-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高熵合金NiCrFeCuAl_x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 第34-48页 |
4.1 XRD实验与分析 | 第34-37页 |
4.2 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分析 | 第37-43页 |
4.2.1 金相(OM)实验与分析 | 第37-38页 |
4.2.2 SEM实验与分析 | 第38-40页 |
4.2.3 EDS实验与分析 | 第40-41页 |
4.2.4 EPMA实验与分析 | 第41-42页 |
4.2.5 EBSD实验与分析 | 第42-43页 |
4.3 合金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43-46页 |
4.3.1 显微硬度实验与分析 | 第43-45页 |
4.3.2 压缩实验与分析 | 第45-46页 |
4.4 合金的相稳定性分析 | 第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5 高熵合金CoCrFeCuAl_x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 第48-58页 |
5.1 XRD实验与分析 | 第48-49页 |
5.2 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分析 | 第49-54页 |
5.2.1 OM实验与分析 | 第49-50页 |
5.2.2 SEM实验与分析 | 第50-51页 |
5.2.3 EDS实验与分析 | 第51-52页 |
5.2.4 EBSD实验与分析 | 第52-53页 |
5.2.5 TEM实验与分析 | 第53-54页 |
5.3 合金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54-56页 |
5.3.1 显微硬度实验与分析 | 第54-55页 |
5.3.2 压缩实验与分析 | 第55-56页 |
5.4 合金的相稳定性分析 | 第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6 高熵合金CoCrFeNiAl_(0.86)和CoCrFeNiAl微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 第58-67页 |
6.1 合金设计的理论分析 | 第58-60页 |
6.2 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分析 | 第60-64页 |
6.2.1 XRD实验与分析 | 第60-61页 |
6.2.2 OM、SEM实验与分析 | 第61-63页 |
6.2.3 TEM实验与分析 | 第63-64页 |
6.3 合金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64-6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