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2 三聚氰胺与泌尿系结石 | 第15-17页 |
1.3 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与泌尿系结石 | 第17-20页 |
1.3.1 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与泌尿系结石的关系 | 第17-18页 |
1.3.2 氧化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促进泌尿系结石的形成 | 第18-20页 |
1.4 ROS及其在泌尿系结石中的作用 | 第20-26页 |
1.4.1 NADPH氧化酶结构及其作用 | 第21-22页 |
1.4.2 NADPH氧化酶的主要功能 | 第22-23页 |
1.4.3 NADPH氧化酶在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 第23-25页 |
1.4.4 NADPH氧化酶抑制剂与泌尿系结石的关系 | 第25-26页 |
1.5 香荚兰乙酮 | 第26-27页 |
1.6 香荚兰乙酮与泌尿系结石的关系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9-33页 |
2.1.1 实验细胞 | 第29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29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9-30页 |
2.1.4 主要试剂配置 | 第30-32页 |
2.1.5 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2.2.1 细胞培养及实验方案 | 第33页 |
2.2.2 实验动物及实验设计 | 第33-34页 |
2.3 结果测定 | 第34-38页 |
2.3.1 SD大鼠标本的留取 | 第34-35页 |
2.3.2 肾脏功能的检测 | 第35页 |
2.3.3 OS的测定 | 第35页 |
2.3.4 SD大鼠肾脏结晶的沉积和病理评分 | 第35页 |
2.3.5 HK-2 细胞蛋白的提取 | 第35-36页 |
2.3.6 SD大鼠肾脏蛋白的提取 | 第36页 |
2.3.7 免疫印迹 | 第36-37页 |
2.3.8 免疫组织化学 | 第37-38页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39-50页 |
3.1 SOD, MDA, 8-IP在HK-2 细胞中的变化 | 第39-40页 |
3.2 p-p38和OPN在HK-2 细胞中的变化 | 第40-42页 |
3.3 SD大鼠肾脏中氧化应激水平和肾毒性的变化 | 第42-44页 |
3.4 SD大鼠肾脏结晶沉积评分 | 第44页 |
3.5 SD大鼠肾脏病理变化 | 第44-47页 |
3.6 SD大鼠肾脏免疫组织化学 | 第47-48页 |
3.7 SD大鼠肾脏组织免疫印迹 | 第48-5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0-64页 |
4.1 Nox选择性抑制剂香荚兰乙酮 | 第50页 |
4.2 香荚兰乙酮对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结石的体外研究 | 第50-53页 |
4.2.1 HK-2 细胞的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应用 | 第50-52页 |
4.2.2 三聚氰胺诱导HK-2 等细胞的研究 | 第52页 |
4.2.3 香荚兰乙酮对MCA混合物诱导的HK-2 细胞的作用 | 第52-53页 |
4.3 香荚兰乙酮对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结石的体内研究 | 第53-58页 |
4.3.1 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结石在动物和人体中的研究 | 第53-54页 |
4.3.2 香荚兰乙酮对SD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及结晶沉积的作用 | 第54-57页 |
4.3.3 香荚兰乙酮对SD大鼠肾毒性的作用 | 第57-58页 |
4.4 ROS在泌尿系结石中的作用及香荚兰乙酮对MCA诱导的ROS的作用 | 第58-60页 |
4.5 香荚兰乙酮对MCA诱导的OPN与p-p38的作用 | 第60-62页 |
4.6 本课题工作总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4-6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4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综述 | 第74-83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缩略词表 | 第83-8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