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内源性大麻素在大鼠神经病理痛模型中镇痛作用与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7页
    1.1 神经病理痛的产生、传导、主要临床表现及形成机制第9-10页
    1.2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第10-13页
    1.3 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第13-15页
    1.4 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第15-1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7-24页
    2.1 实验动物第17-18页
    2.2 主要仪器设备第18页
    2.3 主要药品及试剂第18-20页
    2.4 模型建立第20页
    2.5 机械痛觉测定第20-21页
    2.6 鞘内注射给药第21页
    2.7 免疫荧光检测第21-22页
    2.8 Wsetern-blot检测第22页
    2.9 实验分组第22-23页
    2.10 统计学分析第23-24页
第三章 结果第24-31页
    3.1 行为学实验结果第24-25页
        3.1.1 Normal组、Sham组及SNI模型组大鼠MWT变化情况第24页
        3.1.2 不同剂量2-AG对SNI模型大鼠痛敏行为反应抑制作用第24页
        3.1.3 2-AG抑制SNI模型大鼠痛敏行为反应的ED_(50)值第24-25页
    3.2 免疫荧光实验结果第25-29页
        3.2.1 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与CB1受体表达及共表达情况第25-26页
        3.2.2 小胶质细胞标志物ox-42与CB1受体表达及共表达情况第26-27页
        3.2.3 神经元细胞标志物NeuN与CB1受体表达及共表达情况第27-28页
        3.2.4 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与GS表达及共表达情况第28-29页
    3.3 Western-blot实验结果第29-31页
        3.3.1 CB1受体表达情况第29页
        3.3.2 CB2受体表达情况第29-30页
        3.3.3 GS表达情况第30-31页
第四章 讨论第31-35页
第五章 创新点与局限性第35-36页
    5.1 本实验创新点第35页
    5.2 本实验局限性第35-36页
第六章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3页
附录一第43-45页
附录二第45-4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私合营(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研究--以杭州地铁1号线为例
下一篇:基于月亮边缘像的湍流廓线测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