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基本建设经济论文--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效益论文

公私合营(PPP)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应用研究--以杭州地铁1号线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境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研究思路第13页
        1.3.3 主要研究方法第13-14页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4-15页
        1.4.1 创新点第14页
        1.4.2 不足之处第14-15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5-22页
    2.1 PPP模式的相关概念第15-17页
        2.1.1 PPP模式的定义第15页
        2.1.2 PPP模式的起源第15-16页
        2.1.3 PPP模式的演进第16-17页
    2.2 国家推进PPP模式的目的和意义第17-20页
        2.2.1 国家推进PPP模式的目的第17-19页
        2.2.2 国家推进PPP模式的意义第19-20页
    2.3 理论基础第20-22页
        2.3.1 外部性理论第20页
        2.3.2 委托代理理论第20-22页
3 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的现状第22-41页
    3.1 杭州地铁1号线PPP模式的现状第22-26页
        3.1.1 杭州铁1号线PPP模式背景及概况第22-24页
        3.1.2 杭州地铁1号线PPP模式的应用现状第24-26页
    3.2 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的政策环境第26-33页
        3.2.1 政治环境第26-27页
        3.2.2 经济环境第27-32页
        3.2.3 金融环境第32-33页
    3.3 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的运行构架第33-36页
        3.3.1 公司化结构第33-34页
        3.3.2 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结构第34-35页
        3.3.3 剥离特许经营结构第35页
        3.3.4 拆分混合结构第35-36页
    3.4 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的运行机制第36-41页
        3.4.1 参与主体第36-37页
        3.4.2 运行程序第37页
        3.4.3 项目评价第37-40页
        3.4.4 财务监管第40-41页
4 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应用中的问题分析第41-46页
    4.1 政府层面的问题第41-42页
        4.1.1 法律政策不健全第41页
        4.1.2 项目审批周期长第41-42页
    4.2 市场层面的问题第42-44页
        4.2.1 融资渠道不畅通第42-43页
        4.2.2 监管机制不完善第43-44页
    4.3 项目层面的问题第44-46页
        4.3.1 项目收益存不确定性第44-45页
        4.3.2 风险分担机制不成熟第45-46页
5 城市轨道交通PPP模式应用的对策建议第46-50页
    5.1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第46页
    5.2 精减行政审批程序第46-47页
    5.3 放宽融资渠道准入第47页
    5.4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第47-48页
    5.5 拓宽项目收益渠道第48-49页
    5.6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色散剪切干涉的高光谱成像研究
下一篇:内源性大麻素在大鼠神经病理痛模型中镇痛作用与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