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式拖拉机底盘结构动态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船式拖拉机的发展及其现状 | 第11-15页 |
| 1.2.1 我国水田耕地特征 | 第11页 |
| 1.2.2 船式拖拉机的发展 | 第11-12页 |
| 1.2.3 船式拖拉机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现有船式拖拉机底盘结构振动特性研究 | 第17-30页 |
| 2.1 概述 | 第17页 |
| 2.2 模态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2.2.1 多自由度系统 | 第17-18页 |
| 2.2.2 频响函数估计 | 第18-19页 |
| 2.3 试验模态分析 | 第19-25页 |
| 2.3.1 试验对象 | 第19-20页 |
| 2.3.2 试验方案 | 第20-23页 |
| 2.3.3 试验结果 | 第23-25页 |
| 2.4 计算模态分析 | 第25-26页 |
| 2.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5-26页 |
| 2.4.2 模态分析结果 | 第26页 |
| 2.5 船壳模态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 2.6 船壳结构改进 | 第27-28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3章 新型船式拖拉机底盘结构设计与研究 | 第30-40页 |
| 3.1 概述 | 第30页 |
| 3.2 新型船式拖拉机结构 | 第30-33页 |
| 3.2.1 船式拖拉机底盘承载结构 | 第30-31页 |
| 3.2.2 船式拖拉机动力系统 | 第31-33页 |
| 3.3 底盘承载结构——机架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3-35页 |
| 3.3.1 机架参数化建模 | 第33-34页 |
| 3.3.2 力学参数 | 第34页 |
| 3.3.3 单元选取 | 第34页 |
| 3.3.4 网格划分 | 第34-35页 |
| 3.3.5 边界条件 | 第35页 |
| 3.4 机架静强度分析 | 第35-36页 |
| 3.4.1 施加载荷 | 第35页 |
| 3.4.2 机架强度分析 | 第35-36页 |
| 3.5 计算模态分析 | 第36-39页 |
| 3.5.1 模态分析 | 第36-39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4章 新型船式拖拉机底盘承载结构优化设计 | 第40-50页 |
| 4.1 概述 | 第40页 |
| 4.2 灵敏度分析理论基础 | 第40-41页 |
| 4.3 船式拖拉机底盘承载结构优化 | 第41-45页 |
| 4.3.1 结构优化设计 | 第41-42页 |
| 4.3.2 设计流程 | 第42-43页 |
| 4.3.3 灵敏度分析 | 第43-44页 |
| 4.3.4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 第44-45页 |
| 4.4 优化结果 | 第45页 |
| 4.5 模糊物元模型 | 第45-47页 |
| 4.5.1 模糊物元判断矩阵 | 第46页 |
| 4.5.2 从优隶属度 | 第46-47页 |
| 4.6 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模型优选 | 第47-49页 |
| 4.6.1 指标权重 | 第47-48页 |
| 4.6.2 方案优劣性 | 第48页 |
| 4.6.3 优化前后模型性能比较 | 第48-49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 5.1 总结 | 第50-51页 |
| 5.2 展望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