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化与驱动力分析--以蔚县为例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绪论 | 第11-16页 |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2 理论与方法 | 第16-19页 |
| 2.1 基本理论 | 第16页 |
| 2.1.1 乡村地理学理论 | 第16页 |
| 2.1.2 人地关系论 | 第16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 2.2.1 最邻近指数法 | 第16-17页 |
| 2.2.2 核密度估计方法 | 第17-19页 |
| 3 乡村聚落数据库设计 | 第19-25页 |
| 3.1 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19-21页 |
| 3.1.1 数据获取 | 第19页 |
| 3.1.2 数据处理 | 第19-21页 |
| 3.2 聚落数据库的构建 | 第21-25页 |
| 3.2.1 空间数据组织 | 第21页 |
| 3.2.2 属性数据组织 | 第21-22页 |
| 3.2.3 数据库关系构建 | 第22-23页 |
| 3.2.4 数据库内容设计 | 第23-25页 |
| 4 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变 | 第25-38页 |
| 4.1 研究区概况 | 第25-27页 |
| 4.2 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分析 | 第27-34页 |
| 4.2.1 聚落数量的演化过程 | 第27-28页 |
| 4.2.2 不同类型聚落的演化 | 第28-29页 |
| 4.2.3 聚落空间格局的整体演化 | 第29-31页 |
| 4.2.4 聚落空间格局的区域差异 | 第31-34页 |
| 4.3 聚落演化的驱动力分析 | 第34-38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8-41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38-39页 |
| 5.2 创新点 | 第39页 |
| 5.3 问题与讨论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