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新型两亲性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高分子纳米材料第12-13页
        1.2.1 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发展第12页
        1.2.2 医用高分子纳米材料第12页
        1.2.3 医用高分子纳米颗粒的分类第12页
        1.2.4 高分子纳米载体第12-13页
    1.3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第13-15页
        1.3.1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制备第13-14页
        1.3.2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第14-15页
        1.3.3 多重形态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纳米颗粒第15页
    1.4 碳量子点荧光纳米材料第15-17页
        1.4.1 荧光纳米材料第15-16页
        1.4.2 碳量子点的合成第16页
        1.4.3 碳量子点的表面修饰第16-17页
    1.5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1.5.1 立题依据第17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实验方法第19-25页
    2.1 主要的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第19-20页
    2.2 材料表征所用仪器及实验条件第20-25页
        2.2.1 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第20页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第20页
        2.2.3 X射线衍射仪 (X-Ray Diffraction)第20-21页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第21页
        2.2.5 核磁共振波谱仪第21页
        2.2.6 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第21页
        2.2.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第21-22页
        2.2.8 荧光分光光度计第22页
        2.2.9 酶标仪第22页
        2.2.10 荧光倒置显微镜(Inverted Microscope)第22页
        2.2.11 差示扫描量热仪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第22-25页
第3章 聚乙二醇单甲醚-b-聚十三碳二元酸环乙撑酯的合成及其自组装和药物缓释的研究第25-33页
    3.1 引言第25页
    3.2 实验部分第25-26页
        3.2.1 PEG-b-PEB嵌段共聚物的制备第25-26页
        3.2.2 PEG-b-PEB嵌段共聚物自组装载药胶束的制备及药物缓释实验第2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6-31页
        3.3.1 PEG-b-PEB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自组装第26-27页
        3.3.2 PEG-b-PEB嵌段共聚物的~1H NMR图谱分析第27-28页
        3.3.3 DSC谱图分析第28页
        3.3.4 PEG-b-PEB嵌段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和粒径分布第28-30页
        3.3.5 PEG-b-PEB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纳米胶束的体外载药缓释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4章 两亲性四臂嵌段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和药物缓释的研究第33-45页
    4.1 引言第33-34页
    4.2 实验部分第34-36页
        4.2.1 四臂星型聚十三碳二元酸环乙撑酯均聚物(S-PEB-OH)的合成第34-35页
        4.2.2 在S-PEB-OH端基修饰链转移剂(CTA)第35页
        4.2.3 四臂聚合物聚十三碳二元酸环乙撑酯-b-聚(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S-PEB-b-P(PEGMA))的合成第35页
        4.2.4 S-PEB-b-P(PEGMA) 胶束和载药胶束的制备第35-3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6-43页
        4.3.1 ~1H NMR图谱和GPC谱图的分析第36-40页
        4.3.2 S-PEB-b-P(PEGMA)自组装微观形貌和粒径分布分析第40-42页
        4.3.3 S-PEB-b-P(PEGMA)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纳米胶束的体外载药缓释第42-43页
    4.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5章 聚合物-碳量子点温度响应性纳米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第45-59页
    5.1 引言第45-46页
    5.2 实验部分第46-47页
        5.2.1 疏水碳量子点的合成第46-47页
        5.2.2 甲基丙烯酰氯修饰碳点(CD-MAAs)的制备第47页
        5.2.3 碳量子点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Ds-g-PNIPAM)的合成第47页
    5.3 细胞实验部分第47-48页
        5.3.1 体外细胞实验第47-48页
        5.3.2 细胞成像实验第48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48-57页
        5.4.1 碳量子点的TEM图和XRD图谱分析第48-49页
        5.4.2 ~1H NMR图谱分析第49-51页
        5.4.3 XPS图谱分析第51页
        5.4.4 CDs-g-PNIPAM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和微观形态第51-53页
        5.4.5 CDs和CDs-g-PNIPAM的荧光特性第53-55页
        5.4.6 CDs-g-PNIPAM荧光随温度的变化第55页
        5.4.7 CDs-g-PNIPAM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成像第55-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6章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71页
致谢第71-73页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多巴胺薄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原位SPR研究
下一篇:聚多巴胺调控的金属氧/硫化物纳米结构湿化学生长及表面图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