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火力发电厂、热电站论文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的节能效益评价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目的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1-14页
        1.2.1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2.2 研究方法第12-14页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相关基本理论和文献综述第16-30页
    2.1 相关基本理论第16-21页
        2.1.1 合同能源相关理论第16-19页
        2.1.2 节能效益评价相关理论第19-20页
        2.1.3 管理熵理论第20-21页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1-30页
        2.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1-22页
        2.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22-27页
        2.2.3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价第27-30页
3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的运行和评价现状第30-44页
    3.1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项目改造情况及运行现状第30-33页
    3.2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的类型及特点第33-37页
        3.2.1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的类型第34-35页
        3.2.2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的特点第35-37页
    3.3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的风险第37-39页
        3.3.1 信用风险第37-38页
        3.3.2 金融风险第38页
        3.3.3 经营风险第38页
        3.3.4 施工风险第38-39页
    3.4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项目节能效益评价方法及存在问题第39-42页
        3.4.1 目前采用的节能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及方法第39-40页
        3.4.2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项目节能量计算方法第40-41页
        3.4.3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项目节能效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1-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4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评价体系构建第44-60页
    4.1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评价的基本依据和要求第44-45页
        4.1.1 基本依据第44页
        4.1.2 具体要求第44-45页
    4.2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评价的范围第45-46页
    4.3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评价的熵模型第46-48页
        4.3.1 评价模型第46-47页
        4.3.2 评价步骤第47-48页
    4.4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原则第48-50页
    4.5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50-53页
        4.5.1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影响因素分析第50-52页
        4.5.2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评价具体指标体系第52-53页
    4.6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第53-54页
        4.6.1 确定影响因素集第53页
        4.6.2 确定评判对象的评语集第53-54页
        4.6.3 确定评价指标值第54页
    4.7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第54-58页
    4.8 本章小结第58-60页
5 XX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的具体评价第60-72页
    5.1 XX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简介第60-61页
    5.2 影响节能效益指标评价值的获取第61-63页
    5.3 影响节能效益指标权重的确定第63-65页
        5.3.1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第63页
        5.3.2 构建各层次指标判断矩阵第63-64页
        5.3.3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第64-65页
        5.3.4 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值第65页
    5.4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熵值计算第65-68页
        5.4.1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二级指标熵值计算第66-67页
        5.4.2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一级指标熵值计算第67页
        5.4.3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评价总熵值计算第67-68页
    5.5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评价指标结果分析第68-69页
    5.6 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效益实现的对策建议第69-70页
        5.6.1 进一步开拓供热市场,提高余热回收量第69页
        5.6.2 采取更多的技术措施,降低SO_2排放量第69-70页
        5.6.3 运用节能评价的结论,为结算提供依据第70页
        5.6.4 多个部门需协调合作,确保数据准确性第70页
    5.7 本章小结第70-7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2-76页
    6.1 研究的结论第72-73页
        6.1.1 管理熵理论适用于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的评价第72页
        6.1.2 构建了火电厂乏汽余热利用合同能源项目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第72页
        6.1.3 构建的评价模型通过具体的合同能源案例进行验证基本可行第72-73页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第73-76页
        6.2.1 评价对象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第73页
        6.2.2 指标体系仍需在应用中逐步改进第73页
        6.2.3 评价的标准和结果利用有待检验第73-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苗期低温胁迫对烟草JA信号途径部分关键基因表达及JA含量的影响
下一篇:网络自主学习中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焦虑和学习策略使用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