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平原古镇传统民居气候适宜性研究--以崇州街子古镇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课题的起源 | 第11-12页 |
1.1.2 课题的时代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13-15页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1.2.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5-16页 |
1.3.1 国外研究的情况 | 第15页 |
1.3.2 国内研究的情况 | 第15-16页 |
1.4 可行性分析 | 第16-17页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7-20页 |
1.5.1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5.2 论文的框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川西传统民居概况 | 第20-3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0-26页 |
2.1.1 气候及其基本要素 | 第20-23页 |
2.1.2 建筑气候分区 | 第23-24页 |
2.1.3 气候适应性 | 第24-25页 |
2.1.4 传统民居 | 第25-26页 |
2.2 川西平原地区地理气候特征 | 第26-32页 |
2.2.1 川西平原的地理环境 | 第26-27页 |
2.2.2 川西平原的气候特征 | 第27-32页 |
2.3 川西平原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概况 | 第32-35页 |
2.3.1 空间形态 | 第33页 |
2.3.2 建筑形式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崇州街子古镇气候适应性实地调研 | 第36-60页 |
3.1 崇州街子古镇地理气候环境 | 第36-38页 |
3.2 崇州街子古镇的建筑特征 | 第38-41页 |
3.3 崇州街子古镇问卷调研分析 | 第41-59页 |
3.3.1 冬季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 第42-49页 |
3.3.2 夏季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 第49-55页 |
3.3.3 冬夏调查问卷对比分析 | 第55-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崇州街子古镇物理环境实测与模拟分析 | 第60-78页 |
4.1 现场实测参数及方案 | 第60-62页 |
4.1.1 现场测试内容 | 第60-61页 |
4.1.2 现场实测方案 | 第61-62页 |
4.2 测点介绍 | 第62-66页 |
4.2.1 街子古镇室外测试 | 第62页 |
4.2.2 街子古镇民居测试 | 第62-66页 |
4.3 实测结果分析 | 第66-73页 |
4.3.1 冬季物理环境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66-70页 |
4.3.2 夏季物理环境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70-73页 |
4.4 计算机软件模拟分析 | 第73-77页 |
4.4.1 建立模型 | 第73-74页 |
4.4.2 日照分析 | 第74-76页 |
4.4.3 太阳辐射强度分析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川西平原传统古镇气候适应性设计分析 | 第78-90页 |
5.1 选址与布局的气候适应性 | 第78-80页 |
5.2 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材料与构造措施 | 第80-86页 |
5.2.1 适应当地环境的材料 | 第80页 |
5.2.2 适应当地气候的构造措施 | 第80-86页 |
5.3 可持续建筑生态设计 | 第86-89页 |
5.3.1 太阳能的利用 | 第86-88页 |
5.3.2 雨水收集系统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论文的研究结论 | 第90-91页 |
6.2 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附录1 调研问卷 | 第96-97页 |
附录2 街子古镇部分实测数据 | 第97-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