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3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1.2 现代智能制造系统研究综述 | 第19-25页 |
1.2.1 多智能体制造系统 | 第20-21页 |
1.2.2 Holonic制造系统 | 第21-22页 |
1.2.3 分形制造系统 | 第22-23页 |
1.2.4 生物型制造系统 | 第23-24页 |
1.2.5 现状总结 | 第24-25页 |
1.3 制造系统生产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 第25-30页 |
1.3.1 制造系统生产调度问题的复杂性 | 第25-26页 |
1.3.2 现代制造系统生产调度面临的需求 | 第26-27页 |
1.3.3 现代智能制造系统动态调度技术 | 第27-29页 |
1.3.4 现状总结 | 第29-30页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的BIMS模型 | 第33-47页 |
2.1 引言 | 第33页 |
2.2 BIMS的生物学背景 | 第33-39页 |
2.2.1 神经系统 | 第33-34页 |
2.2.2 内分泌系统 | 第34-35页 |
2.2.3 免疫系统 | 第35-36页 |
2.2.4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 第36-39页 |
2.3 BIMS体系结构 | 第39-42页 |
2.3.1 智能制造系统与人体系统间的相似性 | 第39页 |
2.3.2 有机制造单元 | 第39-40页 |
2.3.3 BIMS体系构架 | 第40-42页 |
2.4 BIMS的调节模型 | 第42-46页 |
2.4.1 BIMS的内分泌调节模型 | 第42-43页 |
2.4.2 BIMS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模型 | 第43-45页 |
2.4.3 BIMS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模型 | 第45-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基于神经内分泌协调机制的车间动态调度 | 第47-62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基于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的动态调度 | 第48-51页 |
3.2.1 类生物化车间动态调度系统的组成 | 第48-49页 |
3.2.2 BIMS动态调度模型 | 第49-51页 |
3.3 基于神经内分泌调节的资源分配机制 | 第51-55页 |
3.3.1 神经内分泌调多重反馈调节模型 | 第51页 |
3.3.2 BIMS多重反馈调节模型 | 第51-53页 |
3.3.3 BIMS资源分配机制 | 第53-55页 |
3.4 BIMS动态调度的调节过程 | 第55-58页 |
3.4.1 紧急订单的动态调度 | 第55-56页 |
3.4.2 机床故障的动态调度 | 第56-57页 |
3.4.3 生产延迟的动态调度 | 第57-58页 |
3.5 案例分析 | 第58-61页 |
3.5.1 性能指标 | 第59-60页 |
3.5.2 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基于内分泌激素调节机制的AGV与机床在线同时调度 | 第62-81页 |
4.1 引言 | 第62-63页 |
4.2 机床与AGV在线调度模型 | 第63-66页 |
4.2.1 机床与AGV在线调度方法 | 第63-64页 |
4.2.2 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反应扩散机制 | 第64-65页 |
4.2.3 受激素反应扩散机制启发的机床与AGV在线调度模型 | 第65-66页 |
4.3 基于激素调节原理的调度系统建模 | 第66-73页 |
4.3.1 激素调节规律 | 第66-67页 |
4.3.2 调度过程中的时间参数 | 第67-69页 |
4.3.3 运输任务分配机制 | 第69-73页 |
4.4 机床与AGV在线同时调度的协作机制 | 第73-74页 |
4.5 实验研究 | 第74-8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基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的BIMS扰动处理研究 | 第81-100页 |
5.1 引言 | 第81-82页 |
5.2 BIMS的扰动处理 | 第82-85页 |
5.2.1 BIMS的扰动处理方法 | 第82-83页 |
5.2.2 具有免疫监控和调度功能的有机制造单元 | 第83-84页 |
5.2.3 有机制造单元针对扰动的处理过程 | 第84-85页 |
5.3 BIMS扰动的检测与诊断 | 第85-86页 |
5.3.1 扰动的检测 | 第85页 |
5.3.2 扰动的诊断 | 第85-86页 |
5.4 BIMS扰动处理策略 | 第86-94页 |
5.4.1 AGV故障的扰动处理策略 | 第87-88页 |
5.4.2 机床故障的扰动处理策略 | 第88-90页 |
5.4.3 紧急订单的扰动处理策略 | 第90-92页 |
5.4.4 生产延迟的扰动处理过程 | 第92-94页 |
5.5 案例分析 | 第94-99页 |
5.5.1 实验描述 | 第94-95页 |
5.5.2 实验分析 | 第95-97页 |
5.5.3 性能指标分析 | 第97-9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第六章 类生物化制造系统仿真平台开发 | 第100-115页 |
6.1 引言 | 第100页 |
6.2 系统仿真平台构架 | 第100-101页 |
6.3 物理仿真平台 | 第101-106页 |
6.3.1 物理仿真平台构架 | 第101-102页 |
6.3.2 类激素通讯规则 | 第102-105页 |
6.3.3 物理仿真平台 | 第105-106页 |
6.4 软件仿真平台 | 第106-112页 |
6.4.1 软件仿真平台构架 | 第106-107页 |
6.4.2 软件仿真平台各功能模块介绍 | 第107-112页 |
6.5 系统运行实例 | 第112-11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115-116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