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沥青路面再生方法及特点 | 第10-13页 |
1.2.1 就地冷再生 | 第10-11页 |
1.2.2 厂拌冷再生 | 第11页 |
1.2.3 就地热再生 | 第11-12页 |
1.2.4 厂拌热再生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4 依托工程简介 | 第16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案 | 第18-26页 |
2.1 原材料 | 第18-22页 |
2.1.1 沥青 | 第18-21页 |
2.1.2 再生剂原材料 | 第21-22页 |
2.1.3 集料 | 第22页 |
2.2 沥青老化模拟方案 | 第22-23页 |
2.2.1 沥青短期老化试验 | 第22-23页 |
2.2.2 沥青长期老化试验 | 第23页 |
2.2.3 沥青室内加速热老化试验 | 第23页 |
2.3 废旧沥青回收方案 | 第23-24页 |
2.4 老化沥青再生试验方案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沥青老化及再生机理研究 | 第26-42页 |
3.1 沥青老化机理及评价指标 | 第26-38页 |
3.1.1 沥青的老化行为 | 第26-28页 |
3.1.2 沥青的老化机理 | 第28-37页 |
3.1.3 沥青老化的评价指标 | 第37-38页 |
3.2 沥青再生机理 | 第38-41页 |
3.2.1 组分协调理论 | 第38-39页 |
3.2.2 相容性理论 | 第39-40页 |
3.2.3 橡胶理论 | 第40页 |
3.2.4 基于性能的再生理论 | 第40-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沥青再生剂开发 | 第42-60页 |
4.1 再生剂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标准 | 第42-46页 |
4.1.1 再生剂的主要作用 | 第42-43页 |
4.1.2 再生剂的技术要求分析 | 第43-46页 |
4.2 再生剂配方的确定 | 第46-54页 |
4.2.1 材料选择的正交试验 | 第46-48页 |
4.2.2 再生剂材料的热稳定性 | 第48-50页 |
4.2.3 再生剂配方确定 | 第50-54页 |
4.3 再生沥青的性能研究 | 第54-58页 |
4.4 再生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基于再生剂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性能分析 | 第60-78页 |
5.1 再生剂掺量与再生沥青指标的关系 | 第60-61页 |
5.1.1 再生剂掺量与再生沥青粘度的关系 | 第60页 |
5.1.2 再生剂掺量与再生沥青针入度的关系 | 第60-61页 |
5.2 再生剂的掺量设计 | 第61-64页 |
5.2.1 溶度参数法 | 第61-62页 |
5.2.2 经验预估法 | 第62页 |
5.2.3 性能设计法 | 第62页 |
5.2.4 再生剂用量的确定方法 | 第62-64页 |
5.3 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 第64-68页 |
5.3.1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64-67页 |
5.3.2 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 第67-68页 |
5.4 再生剂对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 第68-77页 |
5.4.1 再生剂对再生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 | 第68-71页 |
5.4.2 再生剂对再生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 | 第71-73页 |
5.4.3 再生剂对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 | 第73-7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经济与社效益分析 | 第78-81页 |
6.1 经济效益分析 | 第78-79页 |
6.2 社会效益分析 | 第79-80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81-83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7.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