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8-15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选题背景 | 第8页 |
2.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4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研究思路 | 第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手机媒体概述 | 第15-22页 |
(一)手机媒体定义及特征 | 第15-18页 |
1.手机媒体的定义 | 第15-16页 |
2.手机媒体的特征 | 第16-18页 |
(二)手机媒体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8-22页 |
1.手机媒体现状 | 第18-19页 |
2.手机媒体发展趋势 | 第19-22页 |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22-38页 |
(一)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 第22-25页 |
1.调查问卷设计 | 第22-23页 |
2.调查方法与对象 | 第23页 |
3.调查数据分析 | 第23-25页 |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 第25-28页 |
1.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 | 第25-26页 |
2.扩充了大学生课下接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间 | 第26-28页 |
3.增加了大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交流渠道 | 第28页 |
(三)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28-32页 |
1.对大学生筛选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造成困惑 | 第28-30页 |
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造成双重冲击 | 第30-31页 |
3.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 第31页 |
4.过度使用手机媒体易导致大学生情感冷漠 | 第31-32页 |
(四)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 第32-38页 |
1.手机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环境的多元化与复杂性 | 第32-34页 |
2.手机媒体的网络舆情处理者的思维不够与时俱进 | 第34-36页 |
3.高校教师对手机在课堂中的使用规则不明确 | 第36-37页 |
4.手机媒体各参与者的综合素质不高 | 第37-38页 |
三、应对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负面影响的对策探究 | 第38-61页 |
(一)优化手机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环境 | 第38-44页 |
1.通过手机媒体宣传良好党风 | 第39-40页 |
2.通过手机媒体增强国家形象提升民族情怀 | 第40-41页 |
3.通过手机媒体提升学校及教育者形象 | 第41-42页 |
4.通过手机媒体增强家风建设 | 第42页 |
5.通过手机媒体增强门户网站建设 | 第42-44页 |
(二)转换手机媒体网络舆情处理者的思维 | 第44-46页 |
1.运用真相思维处理舆情 | 第44-45页 |
2.转换对冲思维处理舆情 | 第45页 |
3.摒弃删除思维处理舆情 | 第45-46页 |
(三)利用手机APP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46-52页 |
1.利用手机社交APP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46-50页 |
2.利用视频APP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50-51页 |
3.利用新闻客户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51-52页 |
(四)提升手机媒体参与者的综合素质 | 第52-56页 |
1.提升管理微信公众号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 | 第52-53页 |
2.提升公众人物的综合素质 | 第53页 |
3.提升新闻客户端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 | 第53-54页 |
4.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 第54-56页 |
(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 第56-61页 |
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手机媒体的能力 | 第56-58页 |
2.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 | 第58-59页 |
3.提升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71页 |
后记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