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究--基于贵州部分高校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论第8-15页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选题背景第8页
        2.研究意义第8-9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9-14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9-12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1.研究思路第14页
        2.研究方法第14-15页
一、手机媒体概述第15-22页
    (一)手机媒体定义及特征第15-18页
        1.手机媒体的定义第15-16页
        2.手机媒体的特征第16-18页
    (二)手机媒体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8-22页
        1.手机媒体现状第18-19页
        2.手机媒体发展趋势第19-22页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第22-38页
    (一)调查基本情况概述第22-25页
        1.调查问卷设计第22-23页
        2.调查方法与对象第23页
        3.调查数据分析第23-25页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第25-28页
        1.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第25-26页
        2.扩充了大学生课下接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间第26-28页
        3.增加了大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交流渠道第28页
    (三)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第28-32页
        1.对大学生筛选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造成困惑第28-30页
        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造成双重冲击第30-31页
        3.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第31页
        4.过度使用手机媒体易导致大学生情感冷漠第31-32页
    (四)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第32-38页
        1.手机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环境的多元化与复杂性第32-34页
        2.手机媒体的网络舆情处理者的思维不够与时俱进第34-36页
        3.高校教师对手机在课堂中的使用规则不明确第36-37页
        4.手机媒体各参与者的综合素质不高第37-38页
三、应对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负面影响的对策探究第38-61页
    (一)优化手机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环境第38-44页
        1.通过手机媒体宣传良好党风第39-40页
        2.通过手机媒体增强国家形象提升民族情怀第40-41页
        3.通过手机媒体提升学校及教育者形象第41-42页
        4.通过手机媒体增强家风建设第42页
        5.通过手机媒体增强门户网站建设第42-44页
    (二)转换手机媒体网络舆情处理者的思维第44-46页
        1.运用真相思维处理舆情第44-45页
        2.转换对冲思维处理舆情第45页
        3.摒弃删除思维处理舆情第45-46页
    (三)利用手机APP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46-52页
        1.利用手机社交APP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46-50页
        2.利用视频APP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50-51页
        3.利用新闻客户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51-52页
    (四)提升手机媒体参与者的综合素质第52-56页
        1.提升管理微信公众号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第52-53页
        2.提升公众人物的综合素质第53页
        3.提升新闻客户端运行人员的综合素质第53-54页
        4.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第54-56页
    (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第56-61页
        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手机媒体的能力第56-58页
        2.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第58-59页
        3.提升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第59-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第65-71页
后记第71-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隐私与个人信息的区分--个人信息权益立法保护的路径选择
下一篇:列宁意识形态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