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1 前言 | 第13页 |
1.2 病原模式分子和损伤模式分子 | 第13-14页 |
1.3 模式识别受体 | 第14-23页 |
1.3.1 Toll样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信号通路 | 第14-16页 |
1.3.2 C型凝集素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信号通路 | 第16页 |
1.3.3 NOD样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信号通路 | 第16-20页 |
1.3.4 细胞内LPS识别受体Caspase-11介导的免疫应答信号通路 | 第20-22页 |
1.3.5 RIG样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信号通路 | 第22-23页 |
1.3.6 细胞内DNA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信号通路 | 第23页 |
1.4 小结和展望 | 第23-25页 |
第2章 迟钝爱德华氏菌刺激斑马鱼免疫应答转录谱分析 | 第25-47页 |
2.1 前言 | 第25-26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2.2.1 斑马鱼养殖与细菌感染 | 第26页 |
2.2.2 组织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 第26-27页 |
2.2.3 转录文库的构建和测序 | 第27-28页 |
2.2.4 转录谱差异分析 | 第28页 |
2.2.5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注释 | 第28页 |
2.3 结果 | 第28-43页 |
2.3.1 肝脏组织RNA测序转录谱数据分析 | 第28-30页 |
2.3.2 斑马鱼肝脏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30-32页 |
2.3.3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聚类分析 | 第32-36页 |
2.3.4 急性期免疫应答分析 | 第36-39页 |
2.3.5 Toll样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分析 | 第39-40页 |
2.3.6 抗原加工递呈信号通路分析 | 第40-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7页 |
第3章 TLR5介导的斑马鱼适应性免疫应答分析 | 第47-59页 |
3.1 前言 | 第47-48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48-50页 |
3.2.1 斑马鱼养殖和细菌感染 | 第48页 |
3.2.2 斑马鱼接种和二次攻毒 | 第48页 |
3.2.3 斑马鱼样本的采集 | 第48页 |
3.2.4 血清抗体效价检测 | 第48-49页 |
3.2.5 荧光定量PCR | 第49-50页 |
3.3 结果 | 第50-56页 |
3.3.1 斑马鱼免疫和攻毒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3.3.2 TLR5信号通路的激活 | 第51-53页 |
3.3.3 抗原加工递呈信号通路的激活 | 第53-54页 |
3.3.4 CD8~+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T细胞效应 | 第54页 |
3.3.5 免疫后攻毒阶段的表达谱检测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4章 细胞内LPS激活Caspase-11介导的细胞死亡 | 第59-83页 |
4.1 前言 | 第59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59-63页 |
4.2.1 小鼠 | 第59-60页 |
4.2.2 细菌培养 | 第60页 |
4.2.3 实验试剂 | 第60页 |
4.2.4 巨噬细胞的培养、转染实验和细胞死亡检测 | 第60-61页 |
4.2.5 Caspase体外切割Pannexin-1活性实验 | 第61页 |
4.2.6 共转染HEK293T细胞 | 第61页 |
4.2.7 Caspase-11和Pannexin-1缺陷型细胞重构表达 | 第61页 |
4.2.8 ATP释放检测 | 第61-62页 |
4.2.9 细胞内K~+外流检测 | 第62页 |
4.2.10 P2X7孔道形成检测 | 第62页 |
4.2.11 Western Blot | 第62页 |
4.2.12 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分析 | 第62页 |
4.2.13 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 | 第62页 |
4.2.14 数理统计 | 第62-63页 |
4.3 结果 | 第63-82页 |
4.3.1 胞内LPS激活Caspase-11后通过ATP-P2X7受体激活信号介导细胞焦亡 | 第63-68页 |
4.3.2 细胞内LPS激活Caspase-11导致Pannexin-1通道的切割和激活 | 第68-74页 |
4.3.3 Pannexin-1通道介导的K~+外流对非典型NLRP3的激活作用 | 第74-80页 |
4.3.4 Pannexin-1和P2X7受体在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中的功能 | 第80-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5章 结论和创新点 | 第83-93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3-89页 |
5.2 论文创新点 | 第89-90页 |
5.3 展望 | 第90-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附录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