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一)全球生产网络的理论基础 | 第10-13页 |
(二)关于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直接投资的研究 | 第13-17页 |
第二章 全球与东亚生产网络现状 | 第17-22页 |
一、全球生产网络的出现与发展阶段 | 第17-18页 |
(一)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出现 | 第17页 |
(二)全球生产分工的发展阶段 | 第17-18页 |
(三)价值链走向平衡发展时期 | 第18页 |
二、全球价值链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一)向本土化和区域化发展 | 第18-19页 |
(二)向网络化发展 | 第19页 |
(三)制造和服务环节相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 | 第19页 |
三、东亚生产网络的新走向 | 第19-22页 |
(一)“雁型模式”的诞生、式微以及新型东亚区域网络的出现 | 第20-21页 |
(二)全球经济失衡与东亚生产网络结构性困境 | 第21页 |
(三)东亚区域内竞争格局促进分工深化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中国与湄公河五国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现状 | 第22-37页 |
一、湄公河五国概述 | 第22-26页 |
(一)地理位置与气候类型 | 第22页 |
(二)自然资源与人口分布 | 第22-24页 |
(三)社会文化与习俗 | 第24页 |
(四)经济概况 | 第24-26页 |
二、湄公河五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状态 | 第26-32页 |
(一)湄公河国家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 | 第26-27页 |
(二)湄公河国家国际分工地位 | 第27-28页 |
(三)湄公河五国产业发展状况 | 第28-32页 |
三、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状态 | 第32-37页 |
(一)贸易国内附加值较低 | 第33-34页 |
(二)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据重要位置 | 第34-35页 |
(三)从生产阶段来看,中间投入品比重偏高 | 第35-36页 |
(四)我国的加工制造行业向湄公河国家转移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直接投资状况 | 第37-45页 |
一、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的直接投资规模 | 第37-38页 |
二、中国对湄公河国家直接投资领域 | 第38-41页 |
(一)基础设施和建筑业 | 第39-40页 |
(二)制造业 | 第40页 |
(三)农业 | 第40-41页 |
(四)能源资源开发 | 第41页 |
三、中国对湄公河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 | 第41-45页 |
(一)模型建立 | 第42-43页 |
(二)回归结果分析 | 第43页 |
(三)结论 | 第43-45页 |
第五章 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第45-49页 |
一、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一)产业分布不合理 | 第45页 |
(二)法律法规与机制欠缺 | 第45-46页 |
(三)地缘政治与文化因素 | 第46-47页 |
(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第47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计量分析的原始数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表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