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燃煤大气汞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1.1.2 O_2/CO_2燃烧技术 | 第11-12页 |
1.2 燃煤电厂汞控制技术 | 第12-15页 |
1.2.1 燃烧前脱汞 | 第12-13页 |
1.2.2 燃烧中脱汞 | 第13页 |
1.2.3 燃烧后脱汞 | 第13-15页 |
1.3 燃煤烟气中汞氧化机理研究 | 第15-16页 |
1.3.1 汞的均相氧化机理研究 | 第15-16页 |
1.3.2 汞的催化氧化机理研究 | 第16页 |
1.4 活性炭脱汞吸附剂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1 活性炭汞吸附机理 | 第17页 |
1.4.2 活性炭改性 | 第17-18页 |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8-19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20-28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20-23页 |
2.1.1 固定床汞吸附实验装置 | 第20-22页 |
2.1.2 程序升温热解脱附实验装置 | 第22-23页 |
2.2 测试仪器 | 第23-26页 |
2.2.1 EMP-2在线测汞仪 | 第23-24页 |
2.2.2 D07-7质量流量计 | 第24-25页 |
2.2.3 气相色谱—富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仪 | 第25页 |
2.2.4 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 | 第25-26页 |
2.2.5 Hydra Ⅱ C固体测汞仪 | 第26页 |
2.3 评价指标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模拟烟气活性炭固定床吸附Hg~0实验研究 | 第28-43页 |
3.1 烟气组分对汞的均相氧化 | 第28-31页 |
3.2 活性炭理化特性表征与分析 | 第31-33页 |
3.3 O_2/CO_2和O_2/N_2烟气气氛下活性炭汞吸附特性 | 第33-41页 |
3.3.1 纯N_2和CO_2气氛下活性炭脱汞实验 | 第33-34页 |
3.3.2 O_2对活性炭脱汞性能影响 | 第34-38页 |
3.3.3 SO_2对活性炭脱汞性能影响 | 第38-39页 |
3.3.4 NO对活性炭脱汞性能影响 | 第39-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固定床活性炭热解脱附实验研究 | 第43-53页 |
4.1 脱附实验台基础数据分析 | 第43-45页 |
4.2 模拟基本烟气气氛下吸附样的TPD分析 | 第45-48页 |
4.3 模拟实际烟气气氛下吸附样的TPD分析 | 第48-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模拟烟气下汞吸附的质量平衡分析 | 第53-68页 |
5.1 空气燃烧烟气汞吸附的质量平衡 | 第53-56页 |
5.2 富氧燃烧烟气汞吸附的质量平衡 | 第56-59页 |
5.3 模拟空气燃烧实际烟气下汞吸附的质量平衡 | 第59-62页 |
5.4 模拟富氧燃烧实际烟气下汞吸附的质量平衡 | 第62-65页 |
5.5 汞质量平衡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8-7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6.1.1 活性炭表征及固定床汞吸附实验研究 | 第68-69页 |
6.1.2 活性炭吸附样TPD脱附实验研究 | 第69页 |
6.1.3 汞形态分布及汞平衡研究 | 第69页 |
6.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