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代谢组学概述 | 第12-15页 |
1.1.1 代谢组学的发展 | 第12-13页 |
1.1.2 代谢组学的特点 | 第13页 |
1.1.3 代谢组学的局限性 | 第13-14页 |
1.1.4 代谢组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 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2.1 蜂毒概述 | 第15页 |
1.2.2 类风湿性关节炎概述 | 第15-16页 |
1.2.3 蜂毒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消炎作用 | 第16-17页 |
1.2.4 蜂毒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治疗的作用 | 第17-18页 |
1.2.5 蜂毒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清除自由基作用 | 第18页 |
1.2.6 蜂毒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镇痛作用 | 第18页 |
1.2.7 蜂毒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和常规指标的测定 | 第20-29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0-23页 |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20-21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2.2.3 动物模型建立和处理 | 第21页 |
2.2.4 足趾体积测量 | 第21-22页 |
2.2.5 关节炎评分 | 第22-23页 |
2.2.6 脏器指数 | 第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28页 |
2.3.1 小鼠在整个给药过程中足趾体积的变化趋势 | 第23-26页 |
2.3.2 给药前和给药结束后左右后足综合关节炎评分比较 | 第26-27页 |
2.3.3 蜂毒干预后对于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 第29-43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29-32页 |
3.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29-30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3.2.3 动物模型建立和处理 | 第30-31页 |
3.2.4 样本前处理 | 第31页 |
3.2.5 气质分析的条件设定 | 第31-32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3.4.1 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血清代谢物谱分析 | 第32-34页 |
3.4.2 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血清代谢物的多元模式识别 | 第34-37页 |
3.4.3 模型组小鼠血清代谢物纵向回调过程 | 第37-38页 |
3.4.4 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血清生物标志物分析 | 第38-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蜂毒干预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 第43-54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43-45页 |
4.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43-44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4.2.3 动物模型建立和处理 | 第44-45页 |
4.2.4 样本前处理 | 第45页 |
4.2.5 气质分析的条件设定 | 第45页 |
4.3 数据处理 | 第45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4.4.1 小鼠血清代谢物谱分析 | 第45-47页 |
4.4.2 蜂毒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代谢组学的纵向分析 | 第47-49页 |
4.4.3 蜂毒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代谢组学的横向分析 | 第49-50页 |
4.4.4 蜂毒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的生物标志物分析 | 第50-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蜂毒注射液慢性毒理初探 | 第54-61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54-57页 |
5.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54-55页 |
5.2.2 主要仪器 | 第55页 |
5.2.3 动物实验设计 | 第55页 |
5.2.4 指标检测 | 第55-57页 |
5.2.5 数据分析 | 第57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57-60页 |
5.3.1 不同剂量蜂毒对于小鼠组织病理学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57-58页 |
5.3.2 不同剂量蜂毒对小鼠血清中GOT、GTP和BUN的影响 | 第58-59页 |
5.3.3 不同剂量蜂毒对于小鼠肝匀浆中SOD、MDA和GSH的影响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