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与企业特征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相关文献回顾 | 第15-18页 |
1.2.1 国外文献回顾 | 第15-16页 |
1.2.2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6-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论文框架与创新 | 第19-22页 |
1.4.1 论文的框架 | 第19-20页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 | 第22-35页 |
2.1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 第22-28页 |
2.1.1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定义 | 第22-24页 |
2.1.2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方式 | 第24页 |
2.1.3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2.1.4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 | 第26-28页 |
2.2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2.2.1 有效市场理论 | 第28-29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9-30页 |
2.2.3 信号传递理论 | 第30页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0-31页 |
2.3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动因分析 | 第31-35页 |
2.3.1 降低信息不对称以改善投资者关系 | 第31-32页 |
2.3.2 树立优质企业形象以提升公司价值 | 第32页 |
2.3.3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32-33页 |
2.3.4 降低公司的诉讼成本 | 第33页 |
2.3.5 降低投资费用以提高股票流动性 | 第33-34页 |
2.3.6 吸收投资动机 | 第34-35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35-43页 |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5-37页 |
3.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3.2.1 样本选择 | 第37页 |
3.2.2 数据采源 | 第37-38页 |
3.3 研究变量的确定 | 第38-41页 |
3.3.1 因变量-自愿性信息披露指标体系构建 | 第38-39页 |
3.3.2 自变量-企业经营特征指标选择 | 第39-41页 |
3.4 模型构建 | 第41-43页 |
第4章 企业特征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关系 | 第43-63页 |
4.1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 第43-47页 |
4.1.1 按行业分类评价 | 第43-45页 |
4.1.2 按所有制形式分类评价 | 第45-47页 |
4.2 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7-52页 |
4.2.1 全部A股上市公司各项指标描述性统计 | 第47-49页 |
4.2.2 国有上市公司各项指标描述性统计 | 第49-50页 |
4.2.3 民营上市公司各项指标描述性统计 | 第50-52页 |
4.3 上市公司特征对VDI指数影响的统计分析 | 第52-63页 |
4.3.1 相关性分析 | 第52-55页 |
4.3.2 特征指标对VDI指数影响性的回归分析 | 第55-63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3-67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5.2 相关建议 | 第63-66页 |
5.2.1 对上市公司 | 第64-65页 |
5.2.2 对监管机构 | 第65页 |
5.2.3 对投资者 | 第65-66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