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0-22页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22-24页 |
第2章 心音基础生理知识介绍 | 第24-32页 |
2.1 心音的产生与传导机制 | 第24-26页 |
2.1.1 心音的产生 | 第24-25页 |
2.1.2 心音的传导机制 | 第25-26页 |
2.2 心脏听诊区 | 第26-28页 |
2.2.1 经典瓣膜听诊区 | 第26-27页 |
2.2.2 七区听诊区 | 第27-28页 |
2.3 心音信号的组成 | 第28-29页 |
2.4 心音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 | 第29-31页 |
2.4.1 心音信号的时域特性 | 第29-30页 |
2.4.2 心音信号的频域特性 | 第30-31页 |
2.5 心音数据集 | 第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心音信号的预处理 | 第32-44页 |
3.1 重采样 | 第32-33页 |
3.2 巴特沃斯带通滤波 | 第33-36页 |
3.3 自适应小波去噪 | 第36-42页 |
3.3.1 小波去噪的原理 | 第36-37页 |
3.3.2 小波基的选择 | 第37-39页 |
3.3.3 小波去噪的阈值确定 | 第39-40页 |
3.3.4 分解层数的选择 | 第40-42页 |
3.4 归一化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心音信号的包络提取方法 | 第44-66页 |
4.1 基于归一化香农能量的包络提取方法 | 第44-47页 |
4.2 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包络提取方法 | 第47-55页 |
4.2.1 固有模态分量 | 第48-49页 |
4.2.2 经验模态分解 | 第49-53页 |
4.2.3 希尔伯特变换 | 第53-54页 |
4.2.4 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的包络提取 | 第54-55页 |
4.3 希尔伯特黄变换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55-60页 |
4.3.1 问题的提出 | 第55-57页 |
4.3.2 解决的方法——镜像闭合延拓法 | 第57-60页 |
4.4 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和归一化香农能量的包络提取方法 | 第60-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心音信号的分段与医学指标提取 | 第66-76页 |
5.1 心音信号的分段及定位 | 第66-72页 |
5.1.1 单阈值分段方法 | 第66-68页 |
5.1.2 双阈值分段方法 | 第68-71页 |
5.1.3 心音分段结果及分析 | 第71-72页 |
5.2 医学指标提取 | 第72-75页 |
5.2.1 医学指标参数介绍 | 第72-73页 |
5.2.2 医学指标参数提取 | 第73-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心音分段图形用户界面 | 第76-82页 |
6.1 GUI的一般设计原则和步骤 | 第76-78页 |
6.1.1 GUI的一般设计原则 | 第76-77页 |
6.1.2 GUI的一般制作步骤 | 第77-78页 |
6.2 心音分段图形用户界面 | 第78-8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7.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82-83页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