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适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渊源 | 第9-10页 |
二、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的犯罪构成 | 第10-19页 |
(一) 本罪的主体认定 | 第10-11页 |
(二) 该罪的客观行为表现 | 第11-13页 |
1. 主动型 | 第11-12页 |
2. 被动型 | 第12-13页 |
(三) 行为对象 | 第13-16页 |
1. 减刑程序 | 第13-15页 |
2. 假释程序 | 第15页 |
3. 暂予监外执行程序 | 第15-16页 |
(四) 责任形式 | 第16-19页 |
三、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共犯的认定 | 第19-22页 |
(一) 主体均是由司法工作人员构成的共犯类型 | 第19-20页 |
(二) 司法工作人员和非司法工作人员共同犯罪 | 第20-22页 |
1. 有身份者和无身份者共同犯罪 | 第20-21页 |
2. 非身份者不能构成该罪的共同正犯 | 第21-22页 |
四、该罪与受贿罪的竞合问题 | 第22-25页 |
(一) 对“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 | 第23页 |
(二) 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认定 | 第23-25页 |
五、该罪与他罪的界限 | 第25-27页 |
(一) 该罪与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界限 | 第25-26页 |
(二) 过失对罪犯违法减假暂的行为认定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致谢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