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新型二氧化铅电极电解处理有机废水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水污染现状第11-12页
    1.2 水污染的来源第12-14页
        1.2.1 工业废水第12-13页
        1.2.2 农业污水第13页
        1.2.3 生活污水第13-14页
    1.3 水中主要污染物第14-15页
        1.3.1 有毒污染物第14页
        1.3.2 油类污染物第14-15页
        1.3.3 富营养污染物第15页
        1.3.4 生物污染物第15页
        1.3.5 耗氧污染物第15页
    1.4 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第15-20页
        1.4.1 物理化学处理法第16-17页
        1.4.2 生物处理法第17-18页
        1.4.3 化学处理法第18-20页
    1.5 PbO_2电极第20-22页
    1.6 本研究的提出第22-25页
        1.6.1 课题意义第22-23页
        1.6.2 课题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电极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第25-35页
    2.1 实验部分第25-28页
        2.1.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5-27页
        2.1.2 二氧化铅塑片电极的制备第27页
        2.1.3 改性电极的性能表征第27-28页
    2.2 碳化硼和石墨改性电极的结果与讨论第28-32页
        2.2.1 SEM表征第28-29页
        2.2.2 XRD表征第29页
        2.2.3 极化曲线第29页
        2.2.4 循环伏安曲线第29-31页
        2.2.5 20% (B_4C/C)-β-PbO_2电极的耐腐蚀性测试第31-32页
    2.3 二氧化铈和石墨改性二氧化电极的结果与讨论第32-34页
        2.3.1 电极的极化曲线第32页
        2.3.2 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第32-33页
        2.3.3 电极稳定性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B4C/C)-β-PbO_2电化学降解盐酸四环素第35-42页
    3.1 前言第35页
    3.2 降解实验第35页
    3.3 分析方法第35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5-41页
        3.4.1 电极材料的影响第35-36页
        3.4.2 初始浓度的影响第36-37页
        3.4.3 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第37-38页
        3.4.4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38-39页
        3.4.5 电极间距的影响第39-40页
        3.4.6 溶液初始pH的影响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改性二氧化铅电极处理高盐高浓度活性艳红X-3B染料第42-49页
    4.1 前言第42页
    4.2 降解实验第42-43页
    4.3 分析方法第43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43-48页
        4.4.1 电解质浓度对电催化降解RBR X-3B的影响第43-44页
        4.4.2 初始pH对电催化降解RBR X-3B的影响第44-45页
        4.4.3 电极间距对电催化降解RBR X-3B的影响第45-46页
        4.4.4 电流密度对电催化降解RBR X-3B的影响第46-47页
        4.4.5 降解产物的初步分析第47-48页
    4.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49-51页
    5.1 结论第49-50页
    5.2 建议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60页
致谢第60-61页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奥司他韦类似物的分子模型、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三醋酸纤维正渗透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