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认知论文

重量知觉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及其意识性测量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前言第11-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29页
    1 元认知监控第13-22页
        1.1 元认知监测——JOL第13-16页
            1.1.1 JOL的定义第13页
            1.1.2 JOL的研究范式第13-14页
            1.1.3 JOL的加工机制第14-15页
            1.1.4 JOL的影响因素第15-16页
        1.2 元认知控制——学习时间分配第16-20页
            1.2.1 学习时间分配的界定第16-17页
            1.2.2 学习时间分配的研究范式第17-18页
            1.2.3 学习时间分配的测量指标第18页
            1.2.4 学习时间分配的内在机制第18-19页
            1.2.5 学习时间分配的影响因素第19-20页
        1.3 元认知监测与控制的关系第20-22页
            1.3.1 监测影响控制——MC模型第20-21页
            1.3.2 控制影响监测——CM模型第21-22页
    2 知觉信息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第22-25页
        2.1 知觉信息与具身性第22-23页
        2.2 知觉信息对元认知的影响第23-25页
    3 元认知监控的意识性第25-29页
        3.1 元认知意识性的探讨第25-27页
        3.2 意识性的测量方法——结构知识归因第27-29页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第29-33页
    1 问题提出第29-30页
    2 研究构想第30-31页
    3 研究意义第31-33页
        3.1 理论意义第31-32页
        3.2 实践意义第32-33页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第33-52页
    1 实验1 重量知觉对元认知监测的影响第33-37页
        1.1 实验目的第33页
        1.2 研究方法第33-35页
        1.3 结果第35-36页
            1.3.1 JOL第35页
            1.3.2 回忆成绩第35-36页
        1.4 讨论第36-37页
            1.4.1 重量知觉对JOL的影响第36-37页
            1.4.2 重量知觉对回忆成绩的影响第37页
    2 实验2 重量知觉对元认知监测影响的意识性测量第37-42页
        2.1 实验目的第37-38页
        2.2 研究方法第38页
        2.3 结果第38-40页
            2.3.1 总的JOL第38-39页
            2.3.2 结构知识第39-40页
            2.3.3 回忆成绩第40页
        2.4 讨论第40-42页
    3 实验3 重量知觉对元认知控制的影响第42-47页
        3.1 实验3a 重量知觉对自定步调学习时间的影响第42-44页
            3.1.1 实验目的第42页
            3.1.2 研究方法第42页
            3.1.3 结果第42-43页
            3.1.4 讨论第43-44页
        3.2 实验3b 重量知觉对项目选择的影响第44-47页
            3.2.1 实验目的第45页
            3.2.2 研究方法第45页
            3.2.3 结果第45-46页
            3.2.4 讨论第46-47页
    4 实验4 重量知觉对元认知控制影响的意识性测量第47-52页
        4.1 实验目的第47页
        4.2 研究方法第47-48页
        4.3 结果第48-50页
            4.3.1 总的项目优先选择第48-49页
            4.3.2 结构知识第49-50页
            4.3.3 回忆成绩第50页
        4.4 讨论第50-52页
第四部分 总讨论第52-58页
    1 重量知觉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元认知的具身性第52-53页
    2 重量知觉影响元认知监控的内在机制——隐喻性信念第53-54页
    3 重量知觉对元认知监控影响的意识性第54-56页
    4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第56-58页
第五部分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5页
附录实验材料第65-66页
致谢第66-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梯事故重建与诉讼》(第三版)节选翻译实践报告
下一篇:锗烯与碱金属原子构成杂化相的密度泛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