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国内外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1 国内外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外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践现状 | 第13-14页 |
1.4 特色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诊断体系设计 | 第16-24页 |
2.1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背景 | 第16-18页 |
2.1.1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背景——国际视角 | 第16-17页 |
2.1.2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背景——国内经济发展现状与企业经营 | 第17-18页 |
2.2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诊断体系设计的目的与原则 | 第18页 |
2.3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诊断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2.3.1 基本思路 | 第18-19页 |
2.3.2 评价方法 | 第19-20页 |
2.4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诊断体系的构建 | 第20-24页 |
2.4.1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评价指标选择的依据 | 第20-21页 |
2.4.2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安徽省上市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诊断 | 第24-44页 |
3.1 变量定义与样本选择 | 第24-25页 |
3.2 因子分析过程 | 第25-32页 |
3.3 综合得分及排名 | 第32-37页 |
3.4 实证分析结果与评价 | 第37-40页 |
3.4.1 总体评价 | 第37-38页 |
3.4.2 制造业评价 | 第38-40页 |
3.5 典型企业进一步分析 | 第40-44页 |
3.5.1 美亚光电 | 第40-41页 |
3.5.2 皖江物流 | 第41-44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研究不足 | 第44-48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4.2 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4.3 本论文的局限性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