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3页 |
1.4 预备知识 | 第13-18页 |
1.4.1 定义与定理 | 第13-15页 |
1.4.2 无病平衡点全局稳定性的判定 | 第15-16页 |
1.4.3 基本再生数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具有抗药性的疟疾传播模型 | 第18-32页 |
2.1 模型的建立 | 第18-20页 |
2.2 基本再生数和无病平衡点的稳定性 | 第20-21页 |
2.3 正平衡点的稳定性 | 第21-26页 |
2.4 根据R_0分析影响疟疾传播的因素 | 第26-27页 |
2.4.1 疟原虫产生抗药性的概率σ_h对R_0的影响 | 第26-27页 |
2.4.2 疟疾患者的康复率η_i(i=1,2)对R_0的影响 | 第27页 |
2.5 数值模拟 | 第27-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疟疾与分阶段的HIV共患的模型及其分析 | 第32-56页 |
3.1 模型的建立 | 第33-36页 |
3.2 无病平衡点及其稳定性分析 | 第36-38页 |
3.3 地方病平衡点及其稳定性分析 | 第38-52页 |
3.3.1 仅有HIV传播时的地方病平衡点及其稳定性分析 | 第38-41页 |
3.3.2 仅有疟疾传播时的地方病平衡点及其稳定性分析 | 第41-46页 |
3.3.3 两种疾病共存的情况 | 第46-52页 |
3.4 患者I_(2M)进行疟疾治疗转变为I_1的比率s对HIV的影响 | 第52-53页 |
3.5 疟疾对HIV传播的影响 | 第53-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4.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4.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