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走行部分论文

高速车辆柔性车体动力学及悬挂系统半主动控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7页
    1.1 引言第10-12页
    1.2 高速车辆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模糊控制发展现状第14-15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2 车辆多刚体模型第17-27页
    2.1 车辆系统物理模型第17-20页
        2.1.1 车辆物理模型简化第17-19页
        2.1.2 车辆系统自由度分析第19-20页
    2.2 车辆子系统受力分析第20-23页
    2.3 SIMPACK软件第23页
    2.4 多刚体仿真模型第23-27页
        2.4.1 SIMPACK多刚体模型第23-24页
        2.4.2 车辆系统非线性特性第24-27页
3 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第27-39页
    3.1 多柔体理论第27-30页
        3.1.1 有限元分析理论第28-29页
        3.1.2 模态分析理论第29页
        3.1.3 子结构分析理论第29-30页
    3.2 车体有限元概述第30-31页
    3.3 柔性车体模型有限元离散第31-33页
        3.3.1 几何清理第32页
        3.3.2 网格划分第32-33页
        3.3.3 网格质量检查第33页
    3.4 柔性车体模型有限元分析第33-38页
        3.4.1 车体结构模态分析第34-35页
        3.4.2 车体有限元模型子结构分析第35-38页
    3.5 车辆刚柔耦合模型第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4 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第39-61页
    4.1 车辆动力学稳定性评定指标第39-42页
        4.1.1 脱轨系数第39-40页
        4.1.2 轮重减载率第40页
        4.1.3 轮轨横向力第40-41页
        4.1.4 车辆蛇形临界速度分析第41-42页
    4.2 车辆动力学平稳性评定指标第42-45页
        4.2.1 Sperling平稳性指标第43-44页
        4.2.2 加速度均方值RMS第44-45页
    4.3 轨道不平顺第45-47页
        4.3.1 不平顺标准及参数选取第45-46页
        4.3.2 不平顺特性第46-47页
    4.4 直线轨道上动力学响应分析第47-60页
        4.4.1 直线轨道上车体振动响应分析第48-57页
        4.4.2 曲线轨道上车体振动对比分析第57-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5 车辆振动半主动控制第61-83页
    5.1 半主动控制基础第61-63页
    5.2 SIMPACK和MATLAB联合仿真第63-75页
        5.2.1 联合仿真建立过程第63-69页
        5.2.2 模糊逻辑控制器第69-75页
    5.3 控制结果分析第75-83页
        5.3.1 半主动控制对车辆运行平稳性影响第75-81页
        5.3.2 半主动控制对构架及轮对振动特性影响第81-82页
        5.3.3 控制输出力第82-83页
结论及展望第83-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英语教学中教师培养
下一篇:抗战胜利后高校复员研究--以国立湖北师范学院为中心(1945-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