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垃圾分类全流程评价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1 政策绩效评价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1.1 政策绩效 | 第11页 |
1.1.2 政策绩效评价 | 第11-12页 |
1.2 垃圾分类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2.1 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 第12页 |
1.2.2 立法体系保障垃圾分类 | 第12-13页 |
1.2.3 经济杠杆促进垃圾减量 | 第13-14页 |
1.2.4 源头减量提高资源回收 | 第14页 |
1.3 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2 基本理论 | 第15-19页 |
2.1 生产者延伸责任理论 | 第15页 |
2.2“3R”理论 | 第15页 |
2.3“4E”评价模型 | 第15-16页 |
2.4 静脉产业理论 | 第16页 |
2.5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6-19页 |
3 杭州市垃圾分类历程及政策沿革 | 第19-25页 |
3.1 杭州市垃圾分类历程 | 第19-20页 |
3.1.1 垃圾分类初期未见成效 | 第19页 |
3.1.2 垃圾分类中期再次启动 | 第19-20页 |
3.1.3 现行垃圾分类政策逐渐落地 | 第20页 |
3.2 杭州市垃圾分类政策沿革 | 第20-25页 |
4 杭州市垃圾分类全流程评价 | 第25-35页 |
4.1 垃圾产生 | 第25-26页 |
4.1.1 垃圾增速超过城市生产和生活水平 | 第25页 |
4.1.2 垃圾源头减量压力大 | 第25-26页 |
4.1.3 宣传工作存在缺陷 | 第26页 |
4.2 垃圾分类和投放 | 第26-28页 |
4.2.1 职能部门评价良好 | 第26页 |
4.2.2 实际分类效果差评 | 第26-27页 |
4.2.3 市民实际行动力低 | 第27-28页 |
4.3 垃圾清运 | 第28-29页 |
4.3.1 清运混装高 | 第28-29页 |
4.3.2 制度设计和执行存在缺陷 | 第29页 |
4.4 垃圾回收利用 | 第29-31页 |
4.4.1 回收、利用和资源化系统存在缺陷 | 第29-30页 |
4.4.2 园林垃圾未资源化 | 第30-31页 |
4.4.3 旧衣物回收覆盖范围不广 | 第31页 |
4.4.4 建筑垃圾处置困难 | 第31页 |
4.4.5 有害垃圾分类投放率低 | 第31页 |
4.4.6 废旧金属、玻璃制品回收率低 | 第31页 |
4.5 垃圾焚烧和填埋 | 第31-33页 |
4.5.1 焚烧和填埋比例不当 | 第31-32页 |
4.5.2 垃圾处理能力与垃圾产生量严重不匹配 | 第32页 |
4.5.3 厨余垃圾处理不到位抹杀分类成效 | 第32-33页 |
4.5.4 市民缺乏对垃圾处理方式的了解 | 第33页 |
4.6 全流程总体评价 | 第33-35页 |
5 垃圾分类政策绩效评价 | 第35-43页 |
5.1 评价模型 | 第35-36页 |
5.2 绩效评价 | 第36-43页 |
5.2.1 效率 | 第36-39页 |
5.2.2 公平 | 第39页 |
5.2.3 效果 | 第39-40页 |
5.2.4 可持续性 | 第40页 |
5.2.5 政策绩效总体评价 | 第40-43页 |
6 提高政策绩效的对策 | 第43-55页 |
6.1 国内外垃圾分类经验 | 第43-45页 |
6.1.1 健全的法律体系 | 第43页 |
6.1.2 完善的收费体系 | 第43-44页 |
6.1.3 严格的处罚机制 | 第44页 |
6.1.4 完整的资源化产业链 | 第44页 |
6.1.5 积极推进源头减量 | 第44-45页 |
6.2 案例分析台湾 | 第45-52页 |
6.2.1 机构设置 | 第45-46页 |
6.2.2 收费政策 | 第46页 |
6.2.3 取得成果 | 第46-48页 |
6.2.4 调研情况 | 第48-50页 |
6.2.5 经验借鉴 | 第50-52页 |
6.3 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6.3.1 充分认识垃圾分类的艰巨性,循序渐进 | 第52页 |
6.3.2 全方位培养市民的习惯,加强分类指导 | 第52-53页 |
6.3.3 重构垃圾分类系统,确保一致性 | 第53页 |
6.3.4 明晰并改革政策设计模糊之处 | 第53-54页 |
6.3.5 深入推进垃圾源头减量 | 第54页 |
6.3.6 强化对物业公司的约束,完善基础设施 | 第54页 |
6.3.7 加强队伍建设,落实经费保障 | 第54页 |
6.3.8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企业参与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