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作曲家罗永晖及其琵琶作品 | 第8-12页 |
第一节 作曲家罗永晖艺术简历 | 第8-9页 |
一、个人经历 | 第8页 |
二、音乐观念的形成 | 第8页 |
三、音乐作品 | 第8-9页 |
第二节 罗永晖的琵琶作品 | 第9-12页 |
第二章 罗永晖琵琶作品的中国文化特征 | 第12-16页 |
第一节 道家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 | 第12页 |
第二节 书法艺术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 | 第12-16页 |
一、用音乐作品表达中国书法的时空特征 | 第12-13页 |
二、空间性与时间性特征在琵琶作品中的展现 | 第13-16页 |
第三章 《千章扫》、《逸笔草草》音乐语言中的书法意象 | 第16-23页 |
第一节 草书的音乐性特征 | 第16-19页 |
第二节 两首琵琶作品与草书艺术的关联 | 第19-23页 |
一、《千章扫》、《逸笔草草》的作品介绍 | 第19页 |
二、气的运用 | 第19-20页 |
三、游丝 | 第20页 |
四、使转 | 第20-21页 |
五、狂草 | 第21-23页 |
第四章 《千章扫》、《逸笔草草》的音乐特征 | 第23-27页 |
第一节 记谱方面的特征 | 第23-25页 |
一、连线 | 第23-24页 |
二、虚线 | 第24页 |
三、开放自由的节奏型 | 第24-25页 |
四、富有表情色彩的节奏型 | 第25页 |
第二节 音乐风格的特征 | 第25-27页 |
第五章 《千章扫》、《逸笔草草》的二度创作 | 第27-33页 |
第一节 指法的设计 | 第27-29页 |
一、环绕、螺旋式乐句的指法设计 | 第27-28页 |
二、快速片段的指法设计 | 第28-29页 |
三、散板部分的指法设计 | 第29页 |
第二节 即兴演奏 | 第29-30页 |
第三节 乐句处理 | 第30-31页 |
第四节 主要技法与技术难点 | 第31-33页 |
一、扫弦 | 第31页 |
二、不协和和弦 | 第31-32页 |
三、吟揉 | 第32-33页 |
第六章 《千章扫》、《逸笔草草》对当代琵琶音乐的影响 | 第33-35页 |
一、独特的音乐语言丰富琵琶艺术的表现力 | 第33页 |
二、用当代的音乐语言表达传统 | 第33页 |
三、用即兴演奏扩展二度创作的表现空间 | 第33-34页 |
四、十二平均律的运用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