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与方法 | 第13-24页 |
2.1 公共部门含义与特征 | 第13页 |
2.2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 | 第13-16页 |
2.2.1 科学管理理论 | 第13-14页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4-15页 |
2.2.3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15-16页 |
2.3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主要方法 | 第16-24页 |
2.3.1 绩效评估主要方法 | 第16-20页 |
2.3.2 绩效棱柱模型法 | 第20-22页 |
2.3.3 绩效评估主要方法总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X工业园管委会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4-37页 |
3.1 X工业园管委会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3.2 X工业园管委会绩效评估现状 | 第26-31页 |
3.2.1 X工业园管委会绩效评估结果 | 第26-27页 |
3.2.2 X工业园管委会绩效评估现状调查 | 第27-31页 |
3.3 X工业园管委会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3.3.1 评估主体单一,未引入其他利益相关者 | 第31页 |
3.3.2 绩效评估与组织战略相脱节 | 第31-32页 |
3.3.3 考核结果利用不合理,缺乏沟通反馈机制 | 第32页 |
3.3.4 考核指标内容较为笼统,没有详细的评价标准 | 第32-33页 |
3.3.5 绩效评估分值分配不合理,过于注重经济类指标 | 第33-35页 |
3.4 X工业园管委会绩效评估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3.4.1 公共部门体制的影响 | 第35页 |
3.4.2 人员素质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3 评估方法选择的影响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绩效棱柱模型在X工业园管委会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 第37-52页 |
4.1 绩效棱柱模型在X工业园管委会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7-39页 |
4.1.1 绩效棱柱模型在X工业园管委会应用的必要性 | 第37-38页 |
4.1.2 绩效棱柱模型在X工业园管委会应用的可行性 | 第38-39页 |
4.2 绩效棱柱模型在X工业园管委会应用的修正 | 第39-40页 |
4.3 基于绩效棱柱模型的X工业园管委会绩效评估方案设计 | 第40-52页 |
4.3.1 评估主体的确定 | 第40-41页 |
4.3.2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1-47页 |
4.3.3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7-52页 |
第五章 X工业园管委会绩效评估方案实施预测及保障措施 | 第52-63页 |
5.1 X工业园管委会绩效评估得分与分析 | 第52-58页 |
5.1.1 X工业园管委会绩效评估得分 | 第52-53页 |
5.1.2 X工业园管委会绩效评估得分分析 | 第53-58页 |
5.2 X工业园管委会绩效评估方法、指标两方面的对比 | 第58-60页 |
5.2.1 绩效评估方法的对比 | 第58-59页 |
5.2.2 绩效评估指标的对比 | 第59-60页 |
5.3 X工业园管委会绩效评估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60-63页 |
5.3.1 加强绩效评估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 第60-61页 |
5.3.2 加大对X工业园管委会的日常监督 | 第61-62页 |
5.3.3 完善X工业园管委会绩效评估沟通反馈机制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