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

吉林省西部不同柳枝稷品种比较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探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生物质能源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4页
        1.2.1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及利用第10-12页
        1.2.2 柳枝稷生物学特性及用途第12-13页
        1.2.3 柳枝稷引种及种植适应性第13-14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6页
    1.4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二章 吉林省西部不同柳枝稷品种的比较第17-3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19页
        2.1.1 试验地自然概况第17页
        2.1.2 试验材料第17-18页
        2.1.3 试验样地设计第18页
        2.1.4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18-19页
        2.1.5 数据处理第19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9-38页
        2.2.1 不同柳枝稷品种的生长特性第19-23页
        2.2.2 不同柳枝稷品种的品质特性第23-38页
第三章 柳枝稷生物学特性的初步探究第38-4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3.1.1 试验地概况第38页
        3.1.2 试验材料第38页
        3.1.3 试验地设计第38页
        3.1.4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38-39页
        3.1.5 数据处理第3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9-48页
        3.2.1 物候期观测第39页
        3.2.2 植株高度的动态变化第39-40页
        3.2.3 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第40-41页
        3.2.4 茎数的动态变化第41页
        3.2.5 地下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第41-42页
        3.2.6 粗蛋白的动态变化第42-43页
        3.2.7 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动态变化第43页
        3.2.8 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动态变化第43-44页
        3.2.9 纤维素的含量动态变化第44-45页
        3.2.10 半纤维素的含量动态变化第45页
        3.2.11 木质素的含量动态变化第45-46页
        3.2.12 灰分的含量动态变化第46-47页
        3.2.13 热值的动态变化第47-48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48-51页
    4.1 讨论第48-50页
        4.1.1 柳枝稷不同品种生长特性的比较第48页
        4.1.2 柳枝稷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品质比较第48-49页
        4.1.3 柳枝稷不同品种的越冬性的比较第49页
        4.1.4 柳枝稷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第49-50页
    4.2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前奏曲》音响版本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当传统遭受现代文化的冲击—“太和清音”生存困境与发展方式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