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铁路光缆运行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光缆防护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2 光缆防护基础理论 | 第18-27页 |
2.1 光缆结构及分类 | 第18-21页 |
2.1.1 光缆基本结构 | 第18-19页 |
2.1.2 光缆分类 | 第19-21页 |
2.2 铁路光缆故障原因 | 第21-22页 |
2.3 铁路光缆线路敷设方式 | 第22-25页 |
2.3.1 普速光缆线路敷设 | 第22-24页 |
2.3.2 高速铁路光缆线路敷设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铁路光缆线路灾害防护研究 | 第27-38页 |
3.1 铁路光缆雷电防护 | 第27-33页 |
3.1.1 光缆遭雷击机理 | 第27-30页 |
3.1.2 地下光缆雷电防护措施 | 第30-33页 |
3.1.3 架空光缆雷电防护措施 | 第33页 |
3.2 铁路光缆强电防护 | 第33-34页 |
3.2.1 强电对光缆线路影响机理 | 第33-34页 |
3.2.2 光缆强电防护措施 | 第34页 |
3.3 铁路光缆火灾防护 | 第34-36页 |
3.3.1 布拉格光纤光栅防火预警原理 | 第34-36页 |
3.3.2 阻燃光缆 | 第36页 |
3.4 啮齿类灾害防护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铁路光缆线路养护维修技术研究 | 第38-44页 |
4.1 铁路光缆线路维修维护建议 | 第38-40页 |
4.2 不同敷设方式光缆线路养护技术研究 | 第40-41页 |
4.3 铁路光缆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方案 | 第41-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铁路光缆线路综合防护策略研究 | 第44-61页 |
5.1 现有铁路通信光缆线路防护技术 | 第44-46页 |
5.1.1 红外探测技术 | 第44-45页 |
5.1.2 脉冲电子探测技术 | 第45页 |
5.1.3 张力式探测技术 | 第45页 |
5.1.4 智能视频分析报警技术 | 第45-46页 |
5.2 新型铁路光缆防护技术——光缆识别技术 | 第46-48页 |
5.2.1 Sagnac光纤干涉基本原理 | 第46-48页 |
5.2.2 新型光缆识别仪防护定位原理 | 第48页 |
5.3 新型光缆识别仪设计开发 | 第48-57页 |
5.3.1 蓝牙串口模块 | 第49-51页 |
5.3.2 新型光缆识别仪手机app开发 | 第51-55页 |
5.3.3 Android应用工作状态数据显示控制方式 | 第55-56页 |
5.3.4 新型光缆识别仪应用测试 | 第56-57页 |
5.4 光缆识别技术与其他技术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5.5 铁路光缆线路综合防护策略 | 第59-6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总结 | 第61页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