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1页 |
2 铁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概述 | 第11-15页 |
2.1 政府信息的概念 | 第11-12页 |
2.2 铁路政府信息的概念 | 第12页 |
2.3 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与特殊性 | 第12-15页 |
3 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3.1 人民主权理论 | 第15页 |
3.2 知情权理论 | 第15-16页 |
3.3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16-18页 |
4 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定 | 第18-21页 |
4.1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 | 第18-20页 |
4.1.1 日本有关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 | 第18页 |
4.1.2 德国有关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 | 第18-19页 |
4.1.3 我国台湾地区有关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 | 第19-20页 |
4.2 其他国家和地区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与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 第20-21页 |
5 我国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分析 | 第21-30页 |
5.1 我国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现状 | 第21-22页 |
5.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的相关规定 | 第21页 |
5.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 | 第21-22页 |
5.1.3 《国家铁路局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暂行)》的规定 | 第22页 |
5.2 我国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反思 | 第22-30页 |
5.2.1 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职责划分不明确 | 第22-23页 |
5.2.2 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事项范围不清晰 | 第23-25页 |
5.2.3 铁路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度低且相应程序不规范 | 第25-26页 |
5.2.4 铁路政府信息公开存在滞后性 | 第26-27页 |
5.2.5 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行政诉讼制度不够完善 | 第27-30页 |
6 完善我国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措施 | 第30-41页 |
6.1 完善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立法 | 第30-32页 |
6.1.1 在《铁路法》中增加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 | 第30页 |
6.1.2 细化《国家铁路局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暂行)》 | 第30-32页 |
6.2 明确我国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及其职责 | 第32-34页 |
6.2.1 铁路监督管理部门 | 第32页 |
6.2.2 中国铁路总公司 | 第32-33页 |
6.2.3 其他行政主管部门 | 第33-34页 |
6.3 完善我国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和范围 | 第34-37页 |
6.3.1 扩大主动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 | 第34-35页 |
6.3.2 拓展、优化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途径和渠道 | 第35-36页 |
6.3.3 重点做好依申请公开 | 第36-37页 |
6.4 依申请公开的答复应符合正当性程序的要求 | 第37-40页 |
6.4.1 符合答复时限和送达方式等程序要求 | 第37-38页 |
6.4.2 必须公开行使行政权的依据 | 第38-39页 |
6.4.3 答复内容应具有针对性 | 第39-40页 |
6.5 完善我国铁路政府信息公开的其他措施 | 第40-41页 |
7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索引 | 第45-46页 |
作者简历 | 第46-4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