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5页 |
1.1 帕金森症 | 第16页 |
1.2 氧化应激 | 第16-18页 |
1.3 氧化应激与PD | 第18-21页 |
1.3.1 多巴胺的新陈代谢 | 第19-20页 |
1.3.2 线粒体功能障碍 | 第20页 |
1.3.3 OS诱发细胞凋亡 | 第20-21页 |
1.3.4 OS诱发神经兴奋性中毒 | 第21页 |
1.4 PQ与PD | 第21-23页 |
1.5 帕金森模型 | 第23-24页 |
1.6 前期研究 | 第24-25页 |
第二章 FJ系列化合物抗帕金森作用的研究 | 第25-3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2.1.1 细胞株 | 第25页 |
2.1.2 化合物 | 第25-26页 |
2.1.3 试剂 | 第26页 |
2.1.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6-27页 |
2.1.5 仪器 | 第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1 细胞的复苏、培养及冻存 | 第27-28页 |
2.2.2 MTT法检测PQ、FJ系列化合物细胞毒性 | 第28页 |
2.2.3 MTT法检测FJ系列化合物对PQ诱导的SH-SY5Y细胞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28页 |
2.2.4 Griess Reagent法检测NO生成 | 第28-29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9-35页 |
2.3.1 FJ系列化合物预处理对NO的抑制作用 | 第29-31页 |
2.3.2 FJ系列化合物对PC12、SH-SY5Y细胞存活率影响 | 第31-32页 |
2.3.3 PQ对PC12、SH-SY5Y细胞存活率影响 | 第32-33页 |
2.3.4 FJ系列化合物预处理对PQ诱导PC12、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33-35页 |
2.4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FJ1抗帕金森作用的抗氧化机制研究 | 第37-5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7-39页 |
3.1.1 细胞株 | 第37页 |
3.1.2 化合物 | 第37页 |
3.1.3 试剂 | 第37-38页 |
3.1.4 主要试剂配置 | 第38页 |
3.1.5 仪器 | 第38-3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9-48页 |
3.2.1 细胞的复苏、培养及冻存 | 第39页 |
3.2.2 MTT法检测FJ1对PQ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39页 |
3.2.3 细胞凋亡检测 | 第39-40页 |
3.2.4 细胞活性氧水平(ROS)检测 | 第40-41页 |
3.2.5 细胞内线粒体膜电势(MMP)的检测 | 第41-42页 |
3.2.6 细胞内GSH水平检测 | 第42-43页 |
3.2.7 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 | 第43-44页 |
3.2.8 细胞脂质过氧化物检测 | 第44-45页 |
3.2.9 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 Blot) | 第45-48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48-56页 |
3.3.1 PQ对SH-SY5Y细胞的损伤及FJ1的保护作用 | 第48-49页 |
3.3.2 FJ1抑制PQ诱导的细胞凋亡 | 第49-51页 |
3.3.3 FJ1阻止PQ诱导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的降低,并减少cytochrome c的释放 | 第51-52页 |
3.3.4 FJ1调节Bax和Bcl-2的表达,并抑制Caspase-9及Caspase-3的活化 | 第52-54页 |
3.3.5 FJ1减弱PQ诱导的细胞内ROS聚集,并减少MDA的生成 | 第54-55页 |
3.3.6 FJ1增强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 | 第55-56页 |
3.4 总结及讨论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67-6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