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9-12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二)案例分析法 | 第16页 |
四、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运用于公立医疗集团管理的适用性分析 | 第19-30页 |
第一节 协作性公共管理的产生及针对的主要问题 | 第19-22页 |
一、协作性公共管理的产生 | 第19-20页 |
二、协作性公共管理针对的主要问题 | 第20-21页 |
三、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协同机制 | 第22-24页 |
一、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组织形态 | 第23页 |
二、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协作体系 | 第23-24页 |
三、协作性公共管理的运行结构 | 第24页 |
第三节 公立医疗集团界定、分类及协作能力分析 | 第24-27页 |
一、公立医疗集团界定 | 第25页 |
二、公立医疗集团的分类 | 第25-26页 |
三、公立医疗集团不同类型协作能力分析 | 第26-27页 |
第四节 协作性公共管理解决公立医疗集团各组织间协作管理问题 | 第27-30页 |
一、解决各组织跨边界合作 | 第27-28页 |
二、解决各组织间资源依赖、促进理性合作 | 第28页 |
三、解决管理成本、提升集团运行效率 | 第28-30页 |
第二章 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发展及管理现状 | 第30-51页 |
第一节 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概述 | 第30-47页 |
一、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发展历程 | 第30-32页 |
二、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协同发展所得成绩 | 第32-39页 |
三、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特色工作 | 第39-47页 |
第二节 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管理现状 | 第47-51页 |
一、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界定 | 第47-48页 |
二、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的组织属性 | 第48页 |
三、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的组织架构、协作机构及协作方式 | 第48-49页 |
四、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制度建设 | 第49-51页 |
第三章 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51-59页 |
第一节 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51-54页 |
一、联结松散,存在利益冲突 | 第52页 |
二、机构差异,难以有效对接 | 第52-53页 |
三、院内制剂使用障碍多 | 第53页 |
四、纵向资源难以整合 | 第53-54页 |
五、品牌依从度低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难落实 | 第54页 |
第二节 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4-59页 |
一、内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4-56页 |
二、外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6-59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公立医疗集团管理经验及借鉴 | 第59-69页 |
第一节 新加坡公立医疗集团管理经验及借鉴 | 第59-61页 |
一、新加坡公立医疗卫生体制介绍 | 第59-60页 |
二、新加坡公立医疗集团现状分析 | 第60页 |
三、新加坡公立医疗集团管理经验借鉴 | 第60-61页 |
第二节 美国公立医疗集团及其经验借鉴 | 第61-62页 |
一、美国公立医疗卫生体制介绍 | 第61页 |
二、美国公立医疗集团管理现状 | 第61-62页 |
三、美国公立医疗集团管理经验借鉴 | 第62页 |
第三节 上海公立医疗集团管理经验及借鉴 | 第62-66页 |
一、上海公立医疗集团管理经验 | 第64-65页 |
二、上海公立医疗集团管理经验借鉴 | 第65-66页 |
第四节 北京公立医疗集团管理经验及借鉴 | 第66-69页 |
一、北京公立医疗集团管理经验 | 第66-68页 |
二、北京公立医疗集团管理经验借鉴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协作性公共管理视角下完善公立医疗集团管理对策 | 第69-77页 |
第一节 减少外部约束增强协作基础 | 第69-71页 |
一、加快公立医疗集团相关法制建设 | 第69-70页 |
二、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减少制度阻碍 | 第70-71页 |
第二节 建立完善的集团内部协同机制 | 第71-75页 |
一、构建清晰的集团组织架构 | 第71-72页 |
二、制定完备的集团内部协作体系 | 第72-75页 |
第三节 公立医疗集团协同机制实现路径的对策 | 第75-77页 |
一、加大开展专科(专病)协建力度,缩小成员内部差异 | 第75页 |
二、着力推广适宜技术,形成统一诊疗规范 | 第75页 |
三、参与规范院内制剂研产销的统筹工作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