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文化理论论文--文化哲学论文

以文化认知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

中文摘要第12-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导论第18-28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8-21页
        (一) 选题背景第18-19页
        (二) 研究意义第19-2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5页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第25-27页
    四、创新和不足之处第27-28页
第一章 文化认知的理论分析第28-62页
    一、由普通认知到文化认知的视角镜鉴第28-38页
        (一)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第28-31页
        (二) 卡西尔的扩大认识论第31-34页
        (三) 贝塔朗菲与系统认识论第34-36页
        (四) 波普尔的世界与科学认识论第36-38页
    二、文化认知理论来源第38-49页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认知"思想第38-42页
        (二) 西方文化中的"文化认知"思想借鉴第42-44页
        (三) 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的"文化认知"第44-49页
    三、文化认知命题释义第49-57页
        (一) 文化认知的界定—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49-50页
        (二) 文化认知是具有主体性的认知第50-52页
        (三) 文化认知凸显文化因素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第52-55页
            1. "认知图式"在认知中的关键作用第52-54页
            2. 文化认知是心理的高级机能第54-55页
        (四) 文化认知过程是认知客体意义化的过程第55-57页
            1. 文化认知是符合文化目的的活动第55-57页
            2. 文化认知是创造理想的活动第57页
    四、文化认知的逻辑基础第57-59页
    五、文化认知的意义第59-62页
第二章 公民政治参与理论及现状分析第62-84页
    一、公民政治参与理论的渊源第62-67页
        (一) 马克思主义的公民政治参与观第62-63页
        (二) 西方公民政治参与观第63-67页
    二、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理论第67-76页
        (一) 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类型第67-69页
        (二) 公民政治参与的内涵与特征第69-76页
    三、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第76-84页
        (一)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第77-81页
        (二)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的原因分析第81-84页
第三章 文化认知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构建第84-120页
    一、文化认知决定公民政治参与政治认同的心理基础第84-93页
        (一) 公民对政治文化的认同是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第84-86页
        (二)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政治文化认同的基础第86-93页
    二、文化认知决定主体意识对政治角色的认知第93-107页
        (一) 公民主体意识实质是对角色的认知第93-95页
        (二) 公民政治参与角色:公民、政府、社会组织第95-107页
    三、文化认知决定公民政治参与的行为方式第107-110页
    四、文化认知决定公民对民主政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第110-114页
    五、文化认知对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的时代意义第114-120页
        (一) 有利于实现中国"公民身份"的重塑第114-115页
        (二) 有利于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第115-117页
        (三) 有利于实现政治参与的有序化第117-118页
        (四) 有助于充分发挥文化认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第118-120页
第四章 文化认知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作用第120-142页
    一、文化认知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作用第120-126页
        (一) 文化认知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独特方式的哲学寓意第120-124页
        (二) 文化认知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对公民政治参与作用的体现第124-126页
    二、文化作为社会存在的复合条件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作用第126-131页
        (一) 文化认知何以作为社会存在的复合条件第126-129页
        (二) 文化认知作为社会存在的复合条件对公民政治参与作用的体现第129-131页
    三、文化认知作为自我相关的中介系统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作用第131-134页
        (一) 文化认知是自我相关的中介系统的哲学解读第131-132页
        (二) 文化认知作为自我相关的中介系统对公民政治参与作用的体现第132-134页
    四、文化认知作为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作用第134-138页
        (一) 文化认知是文明进步发展的动力源泉第134-135页
        (二) 文化认知作为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对公民政治参与作用的体现第135-138页
    五、文化认知作为生活实践的总体性尺度对公民政治参与的作用第138-142页
        (一) 文化认知是生活实践的总体性尺度第138-140页
        (二) 文化认知作为生活实践的总体性尺度对公民政治参与作用的体现第140-142页
第五章 以文化认知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思路第142-171页
    一、构建具有文化认知效应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环境第142-148页
        (一) 公民政治参与环境的基本要素第142-144页
        (二) 完善政治参与环境的重要意义第144-145页
        (三) 政治参与环境的文化认知第145-148页
    二、树立具有反身而诚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自我革命意识第148-154页
        (一)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自我意识第149-152页
        (二) 发挥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自我分析"的积极作用第152-154页
    三、建立具有宏微互渗的认知体系第154-161页
        (一) 宏和微是政治体系运行的两个方面第154-155页
        (二) 文化认知使主体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向度认知外部世界第155-161页
    四、构建具有科学性的认知系统第161-165页
        (一) 文化认知提供必要的社会性的认识手段使社会认知成为可能第161-162页
        (二) 文化认知作为主客体相互转化的机制使自身具有了再造功能第162-164页
        (三) 组合主客体及其关系稳定发展的认知体制第164-165页
    五、发挥具有文化自觉管理参与功能第165-171页
结语第171-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80页
致谢第180-182页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第182-18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地域内食管癌空间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地理危险因素研究
下一篇:几种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晶体生长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