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电磁学、电动力学论文--电磁学论文

钽酸锂热释电太赫兹探测器读出电路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太赫兹辐射及其特性第11-12页
    1.2 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应用第12-13页
    1.3 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3-15页
    1.4 太赫兹探测器读出电路发展现状第15-16页
    1.5 论文主要工作和工作安排第16-18页
        1.5.1 选题依据第16页
        1.5.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3 工作安排第17-18页
第二章 太赫兹辐射探测技术第18-32页
    2.1 太赫兹辐射探测技术基础第18-23页
        2.1.1 太赫兹超短脉冲的时域测量第18-20页
            2.1.1.1 光电导采样探测第18-19页
            2.1.1.2 电光采样探测第19-20页
        2.1.2 连续太赫兹辐射测量第20-22页
            2.1.2.1 相干检测方法第20-21页
            2.1.2.2 非相干检测方法第21-22页
        2.1.3 太赫兹探测器总括第22-23页
    2.2 热释电太赫兹探测原理第23-29页
        2.2.1 热释电效应概念第23页
        2.2.2 热释电材料选择第23-24页
        2.2.3 钽酸锂热释电太赫兹探测器探测理论分析第24-29页
    2.3 钽酸锂热释太赫兹电探测器探测模块结构设计第29-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钽酸锂热释电太赫兹探测器读出电路设计第32-56页
    3.1 前置放大电路选择第32-34页
    3.2 高增益低噪声读出电路设计第34-41页
        3.2.1 电路结构和原理图第34-38页
        3.2.2 关键元件选择与参数分析第38-40页
        3.2.3 关键PCB设计和屏蔽措施第40-41页
    3.3 增益可调读出电路设计第41-46页
        3.3.1 增益自动可调模块设计第41-43页
        3.3.2 单片机模块设计第43-46页
        3.3.3 方案总结第46页
    3.4 探测器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第46-55页
        3.4.1 测试平台搭建第46-47页
        3.4.2 光电性能测量第47-52页
            3.4.2.1 探测器响应测试第47页
            3.4.2.2 探测能量范围响应测量第47-50页
            3.4.2.3 探测响应率第50-51页
            3.4.2.4 最大探测能量密度第51-52页
            3.4.2.5 探测波长范围第52页
        3.4.3 频率响应测量第52-53页
        3.4.4 响应线性度测量第53-54页
        3.4.5 其它性能测试第54页
        3.4.6 性能总结及对比第54-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基于太赫兹探测器读出电路的热释电系数测量系统第56-68页
    4.1 热释电系数测量理论基础第56页
    4.2 热释电系数测量系统第56-64页
        4.2.1 热辐射装置第57-58页
        4.2.2 电流采集模块第58页
        4.2.3 温度采集硬件电路模块第58-62页
            4.2.3.1 K型热电偶测温原理第58-59页
            4.2.3.2 K型热电偶硬件电路及冷端补偿方式第59-62页
        4.2.4 单片机系程序及串口通信第62-64页
        4.2.5 上位机显示和存储第64页
    4.3 热释电系数测量及结果分析第64-67页
        4.3.1 测量平台搭建第64-65页
        4.3.2 测量结果第65-66页
        4.3.3 误差分析第66-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5.1 结论第68页
    5.2 展望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物理层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信号高阶统计量特征抑制
下一篇:玻璃中过渡金属离子自旋哈密顿参量和局部结构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