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1.2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1.2.1 英语课程 | 第11页 |
| 1.2.2 课程设置 | 第11-12页 |
| 1.2.3 培训中学 | 第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8页 |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 1.3.2 国外研究 | 第15-18页 |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第2章 培训中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理论探讨 | 第19-25页 |
| 2.1 培训中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 2.1.1 泰勒原理 | 第19-20页 |
| 2.1.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0-21页 |
| 2.1.3 实用主义教育论 | 第21页 |
| 2.1.4 施瓦布实践模式课程理论 | 第21-22页 |
| 2.2 培训中学英语课程设置的依据 | 第22-23页 |
| 2.2.1 国家的教育政策方针 | 第22页 |
| 2.2.2 社会需求 | 第22页 |
| 2.2.3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 第22-23页 |
| 2.3 培训中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原则 | 第23-25页 |
| 2.3.1 目标具体化原则 | 第23页 |
| 2.3.2 结构性原则 | 第23页 |
| 2.3.3 内容多样化原则 | 第23页 |
| 2.3.4 差异性原则 | 第23页 |
| 2.3.5 实用性原则 | 第23页 |
| 2.3.6 灵活性原则 | 第23-24页 |
| 2.3.7 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原则 | 第24-25页 |
| 第3章 新东方教育集团优能中学英语课程设置现状调研 | 第25-39页 |
| 3.1 调研设计 | 第25-27页 |
| 3.1.1 调查对象 | 第25页 |
| 3.1.2 调查内容 | 第25页 |
| 3.1.3 调查工具与方法 | 第25-26页 |
| 3.1.4 调查实施过程 | 第26-27页 |
| 3.2 调研结果及分析 | 第27-35页 |
| 3.2.1 优能中学英语课程设置概貌 | 第27-28页 |
| 3.2.2 学生对优能中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态度 | 第28-32页 |
| 3.2.3 家长对优能中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态度 | 第32-33页 |
| 3.2.4 教师对优能中学课程设置的态度 | 第33-35页 |
| 3.3 优能中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5-39页 |
| 3.3.1 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 3.3.2 成因分析 | 第37-39页 |
| 第4章 完善培训中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对策建议 | 第39-42页 |
| 4.1 深入推行中国中高考新政策 | 第39页 |
| 4.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培训教育市场 | 第39-40页 |
| 4.3 制定标准,规范优能中学课程设置 | 第40页 |
| 4.4 重视专业人才和研发团队的搭建 | 第40页 |
| 4.5 积极开展教师的专业培训 | 第40-41页 |
| 4.6 多样化设置英语课程类型 | 第41页 |
| 4.7 合理选择英语课程内容 | 第41页 |
| 4.8 针对学生实际实施课程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录 | 第44-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