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5页 |
ABSTRACT | 第15-21页 |
缩略语表 | 第22-24页 |
前言 | 第24-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28-62页 |
第一章 鸡弓形虫病的研究进展 | 第28-48页 |
1 弓形虫的生活史 | 第28-29页 |
2 鸡是弓形虫重要的中间宿主 | 第29页 |
3 鸡弓形虫病的流行情况 | 第29页 |
4 自然感染的鸡弓形虫病临床症状 | 第29-34页 |
5 鸡弓形虫病实验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6 鸡弓形虫病的诊断方法 | 第35-37页 |
6.1 血清学诊断 | 第35-37页 |
6.2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 第37页 |
7 鸡源弓形虫虫株的分离及基因型分析 | 第37-39页 |
7.1 鸡源弓形虫虫株的分离 | 第37页 |
7.2 基因型分析方法 | 第37-38页 |
7.3 基因型的变异性 | 第38-39页 |
8 小结 | 第39-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第二章 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研究进展 | 第48-62页 |
1 ESA的制备 | 第48-49页 |
1.1 从实验感染鼠的腹水中分离 | 第48页 |
1.2 弓形虫的细胞培养 | 第48-49页 |
1.3 弓形虫的无细胞培养 | 第49页 |
2 ESA的组成和免疫原性 | 第49-54页 |
2.1 体内排泄分泌抗原 | 第49页 |
2.2 体外排泄分泌抗原 | 第49-54页 |
3 ESA应用于弓形虫病的诊断 | 第54页 |
4 ESA的免疫功能及应用 | 第54-56页 |
5 ESA对宿主细胞的调节作用 | 第56-57页 |
5.1 树突状细胞 | 第56-57页 |
5.2 T细胞 | 第57页 |
6 ESA的抗肿瘤作用 | 第57-58页 |
7 小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62-224页 |
第三章 两种不同来源弓形虫虫株对不同日龄雏鸡的致病性比较 | 第62-7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63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63-65页 |
2 结果 | 第65-71页 |
2.1 攻虫后试验动物死亡情况 | 第65-66页 |
2.2 触片检查结果 | 第66页 |
2.3 循环抗原(TCA)与循环抗体(TCAb)的变化 | 第66-68页 |
2.4 PCR检测结果 | 第68-69页 |
2.5 脏器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69-71页 |
3 讨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第四章 鸡源弓形虫治疗药物的筛选 | 第76-8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7-78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7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77-78页 |
2 结果 | 第78-81页 |
2.1 RH株感染小鼠试验 | 第78-80页 |
2.2 JS株感染小鼠试验 | 第80页 |
2.3 JS株感染雏鸡试验 | 第80-81页 |
3 讨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第五章 弓形虫ESA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调节研究 | 第88-10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9-93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89-90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90-93页 |
2 结果 | 第93-99页 |
2.1 弓形虫速殖子的纯化 | 第93-94页 |
2.2 ESA的SDS-PAGE结果分析 | 第94页 |
2.3 细胞增殖试验 | 第94-95页 |
2.4 ESA对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95页 |
2.5 ESA促进Ana-1细胞的凋亡 | 第95-96页 |
2.6 ELISA分析弓形虫ESA对Ana-1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 第96-97页 |
2.7 NO的检测 | 第97-98页 |
2.8 TLR2和TLR4的检测 | 第98页 |
2.9 弓形虫ESA对巨噬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98-99页 |
3 讨论 | 第99-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第六章 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小鼠巨噬细胞结合分子的鉴定 | 第106-1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12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07-108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108-112页 |
2 结果 | 第112-128页 |
2.1 Western blot分析 | 第112页 |
2.2 ESA与Ana-1细胞的结合 | 第112-113页 |
2.3 LC-MS/MS分析和鉴定结合Ana-1细胞的弓形虫ESA蛋白 | 第113-114页 |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14-128页 |
3 讨论 | 第128-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6页 |
第七章 刚地弓形虫TgEF-1α和TgESA1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 | 第136-1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37-150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37-140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140-150页 |
2 结果 | 第150-163页 |
2.1 RT-PCR的扩增 | 第150页 |
2.2 质粒pMD19-T-TgEF-1α和pMD19-T-TgESA10的构建和鉴定 | 第150-151页 |
2.3 重组表达质粒pET-32a(+)-EF-1α和pET-32a(+)-ESA10的构建和鉴定 | 第151-152页 |
2.4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152-154页 |
2.5 Western Blot分析 | 第154-156页 |
2.6 抗体中和试验结果 | 第156-157页 |
2.7 被动免疫试验结果 | 第157-158页 |
2.8 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试验结果 | 第158-163页 |
3 讨论 | 第163-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2页 |
第八章 刚地弓形虫TgEF-1α基因和TgESA10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保护性研究 | 第172-19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3-17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73-174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174-177页 |
2 结果 | 第177-185页 |
2.1 DNA疫苗pVAX-TgEF-1α和pVAX-TgESA10的构建和鉴定 | 第177-178页 |
2.2 Western Blot检测 | 第178-179页 |
2.3 小鼠血清中抗弓形虫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 第179-181页 |
2.4 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检测 | 第181-182页 |
2.5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CD4~+、CD8~+T细胞和MHC-Ⅰ、MHC-Ⅱ分子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182-184页 |
2.6 攻虫试验结果 | 第184-185页 |
3 讨论 | 第185-18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8-194页 |
第九章 刚地弓形虫钙依赖蛋白激酶1和14-3-3蛋白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 第194-20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5-198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95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195-198页 |
2 结果 | 第198-205页 |
2.1 RT-PCR的扩增 | 第198-199页 |
2.2 质粒pMD19-T-TgCDPK1和pMD19-T-Tg14-3-3的构建和鉴定 | 第199-200页 |
2.3 重组表达质粒pET-32a(+)-CDPK1和pET-32a(+)-14-3-3的构建和鉴定 | 第200-201页 |
2.4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201-203页 |
2.5 Western Blot分析 | 第203-205页 |
3 讨论 | 第205-206页 |
参考文献 | 第206-208页 |
第十章 四种弓形虫重组蛋白rTgESA10、rTgEF-1α、rTg14-3-3和rTgCDPK1调节小鼠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 第208-2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9-211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09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209-211页 |
2 结果 | 第211-218页 |
2.1 rTgESA10、rTgEF-1α、rTgCDPK1和rTg14-3-3与小鼠巨噬细胞Ana-1的结合 | 第211页 |
2.2 细胞增殖试验 | 第211-213页 |
2.3 rTgESA10、rTgEF-1α、rTg14-3-3和rTgCDPK1对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213页 |
2.4 rTgESA10、rTgEF-1α、rTg14-3-3和rTgCDPK1对Ana-1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213-214页 |
2.5 ELISA分析rTgESA10、rTgEF-1α、rTg14-3-3和rTgCDPK1对Ana-1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 第214-217页 |
2.6 TLR2和TLR4的检测 | 第217-218页 |
3 讨论 | 第218-2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20-224页 |
全文总结 | 第224-226页 |
致谢 | 第226-22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28-2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