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9页 |
1.1 博落回 | 第8-10页 |
1.1.1 博落回的形态特征 | 第8-9页 |
1.1.2 博落回的药用成分 | 第9-10页 |
1.2 血根碱 | 第10-12页 |
1.2.1 血根碱抑制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 第10-11页 |
1.2.2 血根碱的杀虫作用 | 第11页 |
1.2.3 血根碱的抗肿瘤作用 | 第11页 |
1.2.4 血根碱的改善肝功能作用 | 第11页 |
1.2.5 抗炎作用研究 | 第11-12页 |
1.3 动物腹泻模型及发病机制 | 第12-13页 |
1.4 NF-κB信号途径与炎症 | 第13-18页 |
1.4.1 炎症 | 第13-14页 |
1.4.2 炎症因子 | 第14-15页 |
1.4.3 NF-κB信号途径 | 第15-18页 |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血根碱对大鼠结肠炎的抗炎效果观察 | 第19-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2.1.1 材料 | 第19-20页 |
2.1.2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20页 |
2.1.3 动物给药 | 第20-21页 |
2.2 结果 | 第21-26页 |
2.2.1 根碱对大鼠结肠炎的预防作用 | 第21-26页 |
2.3 讨论 | 第26-28页 |
第3章 血根碱抗炎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 第28-42页 |
3.1 材料 | 第29页 |
3.1.1 试剂 | 第29页 |
3.1.2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3.2 方法 | 第29-33页 |
3.2.1 病理学观察 | 第29-30页 |
3.2.2 大鼠结肠组织的IL-1β、IL-6、IL-10和TNF-a炎症因子表达的qPCR检测 | 第30-32页 |
3.2.3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 第32页 |
3.2.4 免疫组化检测 | 第32-33页 |
3.3 结果 | 第33-41页 |
3.3.1 大鼠结肠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 第33页 |
3.3.2 血根碱对大鼠结肠IL-1B、IL-6、IL-10和TNF-a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3 ELISA检测结肠和血清IL-1β、IL-6、IL-10和TNF-a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5-39页 |
3.3.4 大鼠结肠MyD88的表达和NF-κB(p65)的活性变化 | 第39-41页 |
3.4 结果讨论 | 第41-42页 |
第4章 结论与创新 | 第42-43页 |
4.1 结论 | 第42页 |
4.2 创新点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符号说明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