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英文词缩略词表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6页 |
1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认识 | 第9-10页 |
1.1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认识 | 第9页 |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现代医学认识 | 第9-10页 |
2 类风湿关节炎与炎症 | 第10-12页 |
3 树突状细胞 | 第12-13页 |
3.1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 第12-13页 |
3.2 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 | 第13页 |
4 树突状细胞与类风湿关节炎 | 第13-15页 |
5 青藤碱的抗炎作用研究 | 第15-16页 |
6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实验研究 | 第16-5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6-22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6页 |
1.2 实验条件 | 第16页 |
1.3 实验试剂及药品 | 第16-18页 |
1.4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18-21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21-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32页 |
2.1 培养基及药品的配制 | 第22-23页 |
2.2 小鼠RA模型(CIA)的建立及鉴定 | 第23-25页 |
2.3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提取、培养及鉴定 | 第25-27页 |
2.4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 | 第27-29页 |
2.5 MTT法确定青藤碱给药浓度 | 第29页 |
2.6 青藤碱对DC表面CD80、CD86的影响 | 第29-30页 |
2.7 青藤碱对树突状细胞IL-6,IL-12,IFN-γ含量的影响 | 第30-3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2-38页 |
3.1 小鼠RA模型(CIA)的建立及鉴定结果 | 第32页 |
3.2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鉴定 | 第32-33页 |
3.3 脾脏T淋巴细胞的纯化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 | 第33-34页 |
3.4 青藤碱MTT实验结果 | 第34-35页 |
3.5 青藤碱对DC表面CD80、CD86的影响结果 | 第35-36页 |
3.6 青藤碱对DC培养上清液IL-6、IL-12、INF-γ含量的影响结果 | 第36-38页 |
4 讨论 | 第38-46页 |
4.1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第39-40页 |
4.2 RA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40-41页 |
4.3 青藤碱抗RA的可能机制 | 第41-45页 |
4.4 青藤碱对树突状细胞的可能机制示意图 | 第45-46页 |
5 小结 | 第46-47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1: 文献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与树突状细胞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55-69页 |
1 引言 | 第55-56页 |
2 树突状细胞调控T细胞的免疫和耐受性 | 第56页 |
2.1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 | 第56页 |
3. 人树突状细胞亚群 | 第56-59页 |
3.1 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人树突状细胞亚群 | 第57-58页 |
3.2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抗原递呈 | 第58-59页 |
4. 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双重作用 | 第59-61页 |
4.1.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树突状细胞 | 第59页 |
4.2 T细胞产生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实验方法 | 第59-60页 |
4.3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前模型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 第60-61页 |
5. 小结与展望 | 第6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附录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附录3: 论文相关图片 | 第70-78页 |
1 造模后正常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足踝肿胀比较 | 第70页 |
2 造模前后足踝关节及脾脏的病理切片比较 | 第70-71页 |
3 小鼠骨髓源DC培养过程形镜下形态学观 | 第71-73页 |
4 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及检测DC结果 | 第73-74页 |
5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细胞纯度结果 | 第74-75页 |
6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青藤碱对DC表面CD80、CD86的影响结果 | 第7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