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9页 |
二、研究理论意义 | 第9页 |
三、研究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云南地州高校及昭通学院简介 | 第13-17页 |
第一节 云南地州高校情况简介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昭通学院情况简介 | 第14-17页 |
第二章 高校法治建设的成绩与不足:以昭通学院为个案 | 第17-22页 |
第一节 机构设置的合理性欠缺 | 第18页 |
第二节 决策机制的科学性欠缺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制度体系的系统性欠缺 | 第19-20页 |
第四节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欠缺 | 第20-21页 |
第五节 法治文化建设力度欠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法治高校”的目标体系构建 | 第22-32页 |
第一节 “法治高校”的内涵及总目标 | 第22-24页 |
一、“法治高校”的内涵 | 第22-23页 |
二、“法治高校”建设的总目标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法治高校”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 第24-26页 |
一、坚持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第24-25页 |
二、坚持维护好高校广大师生的主体地位 | 第25-26页 |
三、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并行不悖 | 第26页 |
四、坚持从高校自身发展实际出发推进法治建设 | 第26页 |
第三节 “法治高校”的目标体系构成 | 第26-32页 |
一、科学的决策体系 | 第27-28页 |
二、完善的制度体系 | 第28-29页 |
三、合理的结构体系 | 第29-30页 |
四、健全的监督体系 | 第30页 |
五、先进的法治文化体系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法治高校”目标体系的实现途径 | 第32-41页 |
第一节 深化内部治理科学定位职能 | 第32-34页 |
一、权力机构 | 第32-33页 |
二、执行机构 | 第33-34页 |
三、监督机构 | 第34页 |
第二节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 | 第34-37页 |
一、学校章程 | 第35页 |
二、党内制度体系 | 第35-36页 |
三、行政制度体系 | 第36-37页 |
四、监督制度体系 | 第37页 |
第三节 培育法治理念建设法治文化 | 第37-41页 |
一、切实增强普法教育实效 | 第37-38页 |
二、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建设 | 第38-39页 |
三、推进高校法律顾问制度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