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3页 |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 | 第13-14页 |
1.2 TGE的生物学特征 | 第14-16页 |
1.2.1 TGEV的形态和理化特征 | 第14页 |
1.2.2 TGEV的蛋白结构与功能 | 第14-16页 |
1.3 TGEV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20页 |
1.3.1 现今研究TGEV疫苗的种类 | 第16-18页 |
1.3.2 TGEV疫苗的研究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1.3.3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研究中应用 | 第19-20页 |
1.4 TGEV的诊断及诊断试剂研究 | 第20-21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23-4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2.1.1 细胞、菌株和质粒 | 第23页 |
2.1.2 酶和相关的试剂 | 第23-24页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2 实验室的常用溶液和相应的配制试剂 | 第25-27页 |
2.2.1 琼脂糖凝胶电泳试剂 | 第25页 |
2.2.2 相应的抗生素配制 | 第25页 |
2.2.3 细菌培养基的配制 | 第25-26页 |
2.2.4 Grace昆虫细胞培养基配制 | 第26页 |
2.2.5 SDS-PAGE凝胶电泳试剂的配制 | 第26-27页 |
2.2.6 蛋白免疫印迹所用的缓冲液 | 第27页 |
2.3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操作 | 第27-31页 |
2.3.1 质粒的提取 | 第27页 |
2.3.2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7-28页 |
2.3.3 琼脂糖凝胶回收 | 第28页 |
2.3.4 PCR溶液回收 | 第28页 |
2.3.5 病毒基因组DNA提取 | 第28页 |
2.3.6 CaCl_2法制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28页 |
2.3.7 感受态细胞AmMulitBacmid/SW106/asd-/inv+的制备 | 第28-29页 |
2.3.8 转化 | 第29页 |
2.3.9 转座和重组 | 第29页 |
2.3.10 构建重组杆状病毒 | 第29-30页 |
2.3.11 Western Blot的操作步骤 | 第30-31页 |
2.4 昆虫细胞培养的基本步骤 | 第31-32页 |
2.4.1 细胞的复苏 | 第31页 |
2.4.2 细胞的传代及培养 | 第31-32页 |
2.4.3 细胞的冻存操作 | 第32页 |
2.5 TGEV S基因的相应目的片段 | 第32-33页 |
2.6 TGEV S基因片段的PCR扩增及克隆 | 第33-37页 |
2.6.1 TGEV S基因片段的PCR扩增及测序 | 第33-35页 |
2.6.1.1 引物设计合成 | 第33页 |
2.6.1.2 TGEV S基因的PCR扩增 | 第33-34页 |
2.6.1.3 TGEV S的克隆及测序 | 第34-35页 |
2.6.2 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 | 第35-37页 |
2.6.2.1 转移载体pFBDMY-ph-S2his-IM的构建 | 第35-36页 |
2.6.2.2 转移载体pFBDMY-ph-S3his-IM的构建 | 第36-37页 |
2.6.2.3 转移载体pFBDMY-ph-S(2+3)his-IM的构建 | 第37页 |
2.6.2.4 转移载体pFBDMY-ph-Sfullhis-IM的构建 | 第37页 |
2.7 重组病毒的构建 | 第37页 |
2.8 重组病毒的鉴定与蛋白表达的测定 | 第37-41页 |
2.8.1 病毒感染细胞 | 第37-38页 |
2.8.2 病毒基因组DNA的提取及PCR鉴定 | 第38-39页 |
2.8.3 细胞裂解 | 第39-40页 |
2.8.4 SDS-PAGE电泳 | 第40页 |
2.8.5 Western Blot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1-51页 |
3.1 TGEV S2、S3、S(2+3)、Sfull基因T载体的克隆及PCR鉴定 | 第41-42页 |
3.2 TGEV S2、S3、S(2+3)、Sfull基因T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42-44页 |
3.2.1 19T-S2与19T-S3质粒的酶切验证 | 第42页 |
3.2.2 19T-S(2+3)质粒的酶切验证 | 第42-43页 |
3.2.3 19T-Sfull质粒的酶切验证 | 第43-44页 |
3.3 测序结果 | 第44页 |
3.4 重组转移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44-46页 |
3.4.1 转移载体pFBDMY-ph-S2his-IM与pFBDMY-ph-S(2+3)his-IM的酶切鉴定 | 第44页 |
3.4.2 转移载体pFBDMY-ph-S3his-IM的酶切鉴定 | 第44-45页 |
3.4.3 转移载体pFBDMY-ph-Sfullhis-IM的酶切鉴定 | 第45-46页 |
3.5 重组Bacmid的PCR鉴定 | 第46-47页 |
3.6 重组病毒的荧光照片 | 第47-49页 |
3.7 基因组DNA的PCR验证 | 第49页 |
3.8 SDS-PAGE电泳 | 第49-50页 |
3.9 Western Blot鉴定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1-55页 |
4.1 TGEV S基因不同目的基因的选择 | 第51页 |
4.2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特点 | 第51-52页 |
4.3 TGEV S基因不同片段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 | 第60-65页 |
附录A:质粒图谱 | 第60-64页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