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3-25页 |
1.1 植物内生细菌 | 第13-18页 |
1.1.1 内生细菌的解磷固氮作用 | 第14-15页 |
1.1.2 内生细菌的促生增产作用 | 第15-16页 |
1.1.3 内生细菌的防病效果 | 第16-18页 |
1.2 玉米南方锈病的研究概况 | 第18-23页 |
1.2.1 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历史 | 第18-19页 |
1.2.2 玉米南方锈病的症状 | 第19-20页 |
1.2.3 发病条件 | 第20-21页 |
1.2.3.1 品种 | 第20页 |
1.2.3.2 气候条件 | 第20-21页 |
1.2.3.3 菌源与土壤条件 | 第21页 |
1.2.3.4 栽培管理措施 | 第21页 |
1.2.4 防治措施 | 第21-23页 |
1.2.4.1 利用抗病品种 | 第21页 |
1.2.4.2 科学管理 | 第21-22页 |
1.2.4.3 化学防治 | 第22-23页 |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2 材料方法 | 第25-35页 |
2.1 材料 | 第25-27页 |
2.1.1 供试菌株、玉米品种及土壤 | 第25页 |
2.1.2 供试培养基和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 试验与方法 | 第27-35页 |
2.2.1 玉米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7-30页 |
2.2.1.1 玉米内生细菌的分离 | 第27-28页 |
2.2.1.2 玉米内生细菌的鉴定 | 第28-30页 |
2.2.2 促生菌株的筛选及促生作用研究 | 第30-31页 |
2.2.2.1 盆栽试验 | 第30页 |
2.2.2.2 溶磷能力定性检测 | 第30-31页 |
2.2.2.3 固氮能力定性检测 | 第31页 |
2.2.2.4 利用铁铵盐能力测试 | 第31页 |
2.2.2.5 溶钾能力定性测试 | 第31页 |
2.2.3 具有促生作用菌株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1-32页 |
2.2.3.1 内生细菌鉴定 | 第31-32页 |
2.2.3.2 内生细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 | 第32页 |
2.2.4 内生细菌R-4对玉米南方锈病的生物防治 | 第32-35页 |
3 结果 | 第35-51页 |
3.1 玉米内生细菌的分离 | 第35-36页 |
3.2 部分玉米内生细菌的鉴定 | 第36-37页 |
3.3 促生菌株的筛选及促生作用 | 第37-42页 |
3.3.1 盆栽试验 | 第37-39页 |
3.3.2 溶磷能力定性检测 | 第39-41页 |
3.3.3 固氮、利用铁铵盐活性和溶钾能力测试 | 第41-42页 |
3.4 促生菌株R-4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 第42-48页 |
3.4.1 菌株R-4的鉴定 | 第43-47页 |
3.4.1.1 菌株R-4的形态学特征 | 第43-44页 |
3.4.1.2 菌株R-4的生理生化特征 | 第44-45页 |
3.4.1.3 菌株R-4的分子鉴定 | 第45-47页 |
3.4.2 菌株R-4的生物学特性 | 第47-48页 |
3.4.2.1 最适生长温度 | 第47页 |
3.4.2.2 最适生长pH | 第47-48页 |
3.5 内生菌株R-4的防病与增产效果 | 第48-51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1-54页 |
4.1 结论 | 第51-52页 |
4.2 讨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附录2:大田试验的原始数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