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中的苏轼形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二、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8-10页 |
(一) 研究成果 | 第8-10页 |
(二)研究不足 | 第10页 |
三、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元杂剧中的苏轼形象 | 第11-19页 |
第一节 元杂剧中“东坡戏”概况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元代“东坡戏”中苏轼形象塑造 | 第12-19页 |
一、理想文人的典范 | 第13-15页 |
二、坎坷文士的代表 | 第15-19页 |
第二章 元散曲中的苏轼形象 | 第19-29页 |
第一节 散曲中苏轼作品概况 | 第19-22页 |
第二节 元散曲中的苏轼形象特点 | 第22-29页 |
一、才华满腹 | 第22-25页 |
二、人生坎坷 | 第25-29页 |
第三章 元曲中与历史上苏轼形象的对比 | 第29-36页 |
第一节 历史人物苏轼 | 第29-33页 |
一、少年成名,卓然超群的文学成就 | 第29页 |
二、独立不倚,知无不言的道德操守 | 第29-31页 |
三、淡泊名利、磊落光明的政治态度 | 第31页 |
四、乐观旷达、洒脱不羁的人生态度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元曲中与历史上苏轼形象差异的具体表现 | 第33-36页 |
一、被贬后的辛酸落魄 | 第33-35页 |
二、浓重的佛道色彩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元曲中苏轼形象生成原因探析 | 第36-43页 |
第一节 元代文人的处境 | 第36-39页 |
一、元代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 第36-37页 |
二、元代曲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特定境遇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元代文人的处世方式 | 第39-43页 |
一、曲作家滑稽戏谑、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 | 第39-41页 |
二、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