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烨电影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节 娄烨及其作品简介 | 第7-10页 |
第二节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价值 | 第10-12页 |
一、相关研究文献 | 第10-11页 |
二、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价值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主题意蕴的私人化表达 | 第12-18页 |
第一节 都市生活的自由幻想 | 第12-14页 |
第二节 边缘人物的失意人生 | 第14-15页 |
第三节 两性关系的直接表露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叙事策略的多元化呈现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对传统叙事模式的颠覆 | 第18-20页 |
一、回环式套层结构 | 第18-19页 |
二、多线索交叉式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叙事视角的突破 | 第20-22页 |
一、叙事视角的交叉尝试 | 第21页 |
二、全知视角的情有独钟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叙事时空的转换 | 第22-26页 |
一、割裂的空间 | 第23-24页 |
二、交叠的时间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影像风格的碎片化糅合 | 第26-35页 |
第一节 用镜头窥视人的内心世界 | 第26-30页 |
一、晃动的手提摄影 | 第26-28页 |
二、简约的跳跃式剪辑 | 第28页 |
三、固执的长镜头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冷峻的光影造型 | 第30-31页 |
一、阴郁低沉的灰色调 | 第30-31页 |
二、大反差的明暗对比 | 第31页 |
第三节 用声音表达内心真实 | 第31-35页 |
一、真情流露的画外音 | 第32-33页 |
二、震颤心灵的音乐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现实主义美学风格 | 第35-38页 |
第一节 反城市化的人文关怀 | 第35-36页 |
第二节 个体意识的极力表征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发展困境及期待 | 第38-43页 |
第一节 生存之艰难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发展之策略 | 第39-43页 |
一、艺术与市场的平衡 | 第40-41页 |
二、西方与本土的把握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