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传承民俗文化,树立河东体育文化品牌 | 第10页 |
| ·民俗文化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道路的需要 | 第10-11页 |
| 2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3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应以传承主体生活相结合 | 第11-12页 |
|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应具备其传承主体的信仰 | 第12页 |
|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要具备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4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3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13页 |
| ·实地调查法 | 第13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3-14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14页 |
| 5 结果与分析 | 第14-24页 |
| ·相关概念与渊源 | 第14-18页 |
|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 第14-15页 |
| ·河东地区花棍舞民俗与花鞭舞民俗的人文、地理、历史源流 | 第15页 |
| ·河东地区花棍舞民俗与花鞭舞民俗起源的历史考证 | 第15-16页 |
| ·河东地区花棍舞民俗与花鞭舞民俗发展历史与活动特征的嬗变 | 第16-18页 |
| ·河东地区花棍舞民俗与花鞭民俗的体育文化价值 | 第18-19页 |
| ·河东地区花棍舞民俗与花鞭舞民俗进入21世纪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 | 第19-23页 |
| ·政府关注及资金投入情况 | 第19页 |
| ·主要习练人群年龄现状 | 第19-20页 |
| ·媒体关注、宣传现状 | 第20页 |
| ·举办次数及活动规模现状 | 第20-21页 |
| ·当地人民对花棍舞与花鞭舞的认识现状 | 第21页 |
| ·外出表演次数现状 | 第21-22页 |
| ·习练对象中男女比例 | 第22-23页 |
| ·影响花棍舞民俗与花鞭民俗的主要因素 | 第23-24页 |
| ·政府关注度较低,资金投入过少 | 第23页 |
| ·主要习练人群趋向老龄化,面对后继无人的危险 | 第23页 |
| ·媒体宣传渠道单一,关注度较低,宣传程度较低 | 第23页 |
| ·举办次数较少,活动规模缩减 | 第23页 |
| ·当地人民缺乏信仰,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这一民俗 | 第23页 |
| ·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 | 第23-24页 |
| ·两者习练人群中男女比例失衡 | 第24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24-26页 |
| ·结论 | 第24-25页 |
| ·建议 | 第25-26页 |
| 致谢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0页 |
| 附录1 | 第30-32页 |
| 附录2 | 第32-34页 |
| 承诺书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