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法的六岁儿童乘员腹部碰撞与损伤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9页 |
| ·人体腹部损伤主要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 ·国内外对人体腹部有限元模型的研究动态 | 第12-19页 |
|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0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 2 儿童腹部解剖学结构及损伤形式 | 第21-31页 |
| ·腹部解剖学结构 | 第21-26页 |
| ·腹部骨骼解剖学结构 | 第21-22页 |
| ·腹部器官解剖学结构 | 第22-24页 |
| ·腹部肌肉组织的解剖结构 | 第24-26页 |
| ·六岁儿童与成人在腹部结构上的差异 | 第26页 |
| ·腹部损伤机理和损伤准则 | 第26-29页 |
| ·腹部损伤机理 | 第26-29页 |
| ·腹部损伤准则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3 六岁儿童乘员腹部几何模型的构建 | 第31-40页 |
| ·腹部几何模型的提取 | 第31页 |
| ·六岁儿童乘员坐姿角度确定依据 | 第31-32页 |
| ·六岁儿童坐姿骨骼几何模型的调整 | 第32-36页 |
| ·髋骨与股骨之间角度的确定 | 第33-34页 |
| ·坐姿状态下脊柱曲率的确定 | 第34-35页 |
| ·脊柱与胸腔之间位置的确定 | 第35-36页 |
| ·由站姿到坐姿状态下内脏器官几何模型的调整 | 第36-37页 |
| ·由站姿到坐姿状态下腹部肌肉几何模型的调整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4 六岁儿童乘员腹部有限元模型 | 第40-48页 |
| ·六岁儿童腹部模型单元类型的确定及网格质量检查 | 第40-41页 |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40-41页 |
| ·单元网格质量的检查 | 第41页 |
| ·腹部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 第41-45页 |
| ·骨骼 | 第42页 |
| ·实质性器官 | 第42页 |
| ·空腔器官 | 第42-43页 |
| ·腹部肌肉模型 | 第43页 |
| ·韧带 | 第43页 |
| ·整个腹部模型 | 第43-45页 |
| ·六岁儿童腹部组织材料参数的确定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六岁儿童腹部模型的验证与分析 | 第48-58页 |
| ·腹部模型有效性验证对比试验 | 第48-49页 |
| ·撞锤侧面碰撞试验 | 第48页 |
| ·Cavanaugh等刚性杆下腹部正面碰撞 | 第48-49页 |
| ·Hard等中腹部刚性杆碰撞试验 | 第49页 |
| ·3岁儿童尸体撞锤侧面撞击试验 | 第49页 |
| ·六岁儿童乘员腹部模型的碰撞试验 | 第49-57页 |
| ·撞锤侧面撞击实验验证 | 第49-55页 |
| ·肝脏的损伤 | 第55-56页 |
| ·肾脏的损伤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6 结论和展望 | 第58-60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 9 致谢 | 第67-68页 |